【記者李宛蓉/生命力報導】「來台灣工作是有點辛苦,但是沒有辦法考慮太多。」阿頓今年二十四歲,在印尼的護校畢業之後輾轉來到台灣幫傭,她表示,當時在印尼的生活因不穩定,畢業之後三年之內沒有從事過與護理相關的工作。經過鄰居的仲介,後來到了高雄,在這裡照顧患有糖尿病的李老太太,到現在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了。
阿頓說,他的姊姊在香港當外勞,表弟也在國外當工人,親戚鄰居裡留在印尼國內的人大概只有一半,但是在國外的人並不常互相聯絡或見面,因為他們是規定不能在工作的時候打電話,而且就算在同一個國家工作的人也很難找得到,打電話最多是跟在印尼的家人報平安。
「在台灣其實真的會很想家,台灣看起來跟她的家鄉很像,但是人卻是講著中文。」她說,台灣仍然是個陌生的國度,還要一邊學習這裡的語言,包括了台語跟國語,學習跟生活適應上也常遭遇到困難。「好在附近也有從印尼來的管家,對我很親切。」還帶她去逛印尼商店,買了印尼蝦醬油還有香料,可以做一些家鄉味的菜餚解饞,讓她一解思鄉之愁。
外籍勞工在不知不覺間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社群。在台北幫傭已經有四年的各娜說,去買菜或是接雇主的小孩放學時,會遇到不少的外勞。基於同鄉的情誼她會主動的跟對方打招呼,如果遇到的是「新來的」,那更要多照顧他們。她說:「到不熟悉的環境會很害怕,我一開始也是一樣。」 各娜是菲律賓人,信奉天主教的她表示,他們的工作是週休一日,星期天他們不必工作,如果雇主沒有特別需要,她和附近的十多位同鄉會一起上教堂,之後去餐廳吃東西聊天,她說:「那是我覺得最輕鬆時候。好像就在老家一樣。」 她也表示有些人會想要多賺一些錢寄回老家,星期天加班的話,一天可以領到五百元的薪水。「我希望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不要只想著錢,雖然那是他們離鄉背井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心態只會讓自己迷失而失去了本性。」她與朋友之間的活動並不是個制式化的團體,只是自然而然因為地緣關係而結成的一種活動。她希望在台灣的外籍勞工都能團結起來,多多交流才會過得快樂。
各娜的雇主說陳秀荷小姐說:「我給各娜很大的自由。」她表示,只要各娜要參加活動,她都很爽快的答應。「給她自由時間不僅是合情合理的,生活有調劑,工作情況會更好。」她說,有時候各娜還會跟她借廚房烤蛋糕作為菲傭聚會之用。
雇用各娜三年,陳秀荷說,她知道各娜是一個能幹又聰明的人,在台灣的適應情況很好,在附近的菲傭界是出了名的熱心親切,解決她的朋友們思鄉心切或者適應不良的問題。陳秀荷表示,雇主應該要正視外籍勞工的心理調適,不管是工作上或是情緒上,也要給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理性的照顧他們才會有好的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
1.各地外勞諮詢服務中心一覽表
2.勞委會職訓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