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3日 星期四

自閉症協會 帶領自閉兒走進人群

【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李惠菁表示,在社工員的教導下,自閉症兒童也能在賣場向人兜售,叫賣他們在工作坊中的園藝作品,能夠有很好的表現。「他們其實和一般的孩子沒有兩樣,只是固著性行為比較強。但只要和人熟了,他們一樣會有所回應。」李惠菁說。「自閉兒童並不是只能永遠縮在角落中與自己對話,只要有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輔助,他們也能慢慢地重新回到社會中。」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目前醫學上對自閉症的成因並無定論,通常有多方面的因素會造成腦部不同地方的傷害,而不是因為父母的養育態度所造成的。一般來說,自閉症在幼兒二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

台北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社工員李惠菁就表示,由於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在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方面也有極大的困難,所以在求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比一般殘障人士更大的挫折。因為廠商在募集工人的時候,一般比較傾向僱用只有肢體障礙或是顏面傷殘等較不影響操作功能的殘障人士,而如自閉症等心智障礙的患者,工作的機會便更是渺茫。

自閉症教育協會最初原是由自閉症患者家長所組成的,但也歡迎任何想了解自閉症的人加入。輔導的對象並不侷限於自閉症患者,一般的心智障礙者,在評估個案的狀況後,可以進入協會接受輔導。李惠菁表示,就他們所知道有一些自閉症患者可能是加入一般的心智障礙組織而非他們的自閉症協會,「但站在教育以及幫助他們的立場,只要那些自閉症患者能夠真正的受到幫助,我們並不反對這樣的情況。」

所以協會目前便已成立庇護工廠的方式,一邊教導自閉症的學童,教導的內容,就是增進其人際關係,促進正常語言發展,具備社會化生活能力為目標。「不能因為今天我這方面有缺陷,我就不去接觸這方面。」李惠菁說。所以協會也會設計課程,讓學員學習去和人相處,不是只有獨自的做著工作而不用和人接觸。

到了需要到工作職場工作的階段,初期由就業服務員每天帶自閉症學員每天到職場工作,之後就服員會慢慢的退出,後續再作一些追蹤的輔導。另外還有一種工作型態,是由輔導老師帶著兩三名自閉症兒童一起工作。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自閉症兒童都能踏入一般性、競爭性的職場。

李惠菁表示,在社工員的教導下,自閉症兒童也能在賣場向人兜售,叫賣他們在工作坊中的園藝作品,能夠有很好的表現。「他們其實和一般的孩子沒有兩樣,只是固著性行為比較強。但只要和人熟了,他們一樣會有所回應。」李惠菁說。「自閉兒童並不是只能永遠縮在角落中與自己對話,只要有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輔助,他們也能慢慢地重新回到社會中。」

社工員許淳琇表示,目前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和家長溝通的一些問題。因為資源的不足,所以場地以及老師所能負擔的學員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星期六、日的一些課程,學員的年紀及人數都必須要受到限制,家長就因此會有意見,但因協會自己本身並無龐大的財力能負擔,所以有時候並不能符合家長的需求。

目前協會正計劃能成立職業訓練班,讓學員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以期早日踏入社會,盡量以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未來的路。


延伸閱讀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