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8日 星期三

正確的關愛 讓無聊症候群說拜拜

【記者郭羿婕/生命力報導】

有一些青少年,說起來沒什麼大問題,也不至於做壞事,只是常常在嘴上掛著:「好無聊!」,整天只想玩,若不讓他們去玩,則會有滿口「無聊」的抱怨與情緒,面對這樣的情況,讓大人有許多的無力感,甚至造成緊張的親子關係。請注意,這可能是「無聊症候群」所導致的。

「無聊症候群」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發展的缺失現象,無聊症候群的人最大問題就在於他們的身心發展速度不一致,身體正健全的成長,但心理卻停滯在孩童階段,導致成人期的發展嚴重遲緩。這種情形使他們在面對學習、教育及自我發展上,有著適應不良的壓力,以致於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及無聊情緒。

至於發展遲緩的原因,對無聊症候群研究多年的賴姓輔導員表示,患有無聊症候群者多半是「感官取向」的人,這種人的感官通常特別敏感且細膩,對感情比較執著,也較易受到影響與傷害,因此在心理發展上容易產生停滯的現象。

「其實,人的發展從某方面來說是連續的過程,有些自然需求不被滿足就一定會出問題。」賴輔導員說,無聊症候群最可能因為「需求的不被滿足」而產生,他舉例說明,玩是孩子的重要需求,但現在許多父母給予孩子的多是限制與要求,只要孩子想玩就禁止或反對,所以當孩子內在的需求一再被限制時,心理發展便會出問題,一旦大人開口,他想到的就是「被限制」,覺得大人都不在乎他所提出的需求、只是在敷衍他,所以他當然要耍賴,能玩就玩,甚至會用別種方法來滿足,「或者可以說,面對無聊症候群時,就像是面對一個因需求不滿足而亂玩的孩子,這樣的人,內在是受傷的。」

另一位心理諮商師康老師也表示,這是一個從輔導兒童及青少年時慢慢體會出來的現象,「我們用『無聊』一詞是因為,這正說明了此現象的主要特徵以及其發展的來源。」康老師表示,這樣的現象並非僅青少年才有,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只不過,當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時會特別明顯且受人注意。

無聊症候群的人常有空虛感,內心空洞,不知道要做什麼,對於需要責任感的工作或課業尤其興致缺缺;他們自信低、主觀多,對於成人的建議,常常是拒絕的;渴望朋友,但僅止於打鬧,沒有較深的關係;物質需求多,沈溺於感官刺激的滿足,缺乏較有意義的休閒、興趣或精神生活;愛賣弄小聰明、投機取巧,缺乏深度思維及價值觀,而且對自己缺乏洞察力,過度自我中心,常常抱怨,言語幾乎都是負向的,甚至,所談的話題也常圍繞在性與暴力之間。

「其實,這是可以預防的。」康老師說,現代的教育改革希望發展青少年的多元智慧,但是傳統的父母還是以學科成績作為考量,使得孩子沒有輕鬆愉快的童年,「一個需求老是被剝奪的孩子,很難接受成人理性的溝通,當一個人已經長大而內在還有一個難溝通的小孩時,會如何呢?」他表示,重視孩子的需求與感覺是必要的,但不是溺愛,是從滿足他們開始,到教他們怎麼滿足。

「譬如,面對一個因玩鬧而干擾到別人的孩子,我們可能就會說:『對,玩很重要,但是我覺得你不會玩、你在亂玩,我想一定沒人教你怎麼玩,對不對?真正會玩的人,會玩的很快樂,而且是你快樂、我也快樂,不會越玩越難玩,甚至造成別人的不愉快』。」康老師表示,從遊戲中教導青少年學習理性與思考是相當重要的,許多大人很怕孩子玩,以為玩就是失控,但其實玩也有玩的原則。

「所有的遊戲都有遊戲規則,如果玩到讓別人不舒服,就可能失去朋友;如果玩過了頭,也要付出一些代價,這些是孩子們可以理解的,而所謂的理性就在這過程中建立起來,內在的成人也是這樣磨練出來的。」康老師說,其實成人在教育青少年的過程中大可歡迎孩子玩,試著將這些玩的動力,轉變成將來的活動力,而且教他們怎麼玩得好,讓他們學會理性。

此外,還必須試著建立「好關係」,無聊症候群的人通常不輕信他人,對自己更缺乏信賴感,因此,如果能讓他和別人互相信任、理性協商,相對的,他與內在的自我也會產生同樣的和諧關係,會開始懂得對自己負責、不逃避。

康老師表示,在他輔導的個案中,常常看到很多家長抱怨他們的青少年孩子不愛讀書、只要打電動,不然就成天喊無聊、覺得生活沒意思,「當我進一步了解後,往往可以發現,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不大會跟他玩,所以孩子常常不知要做什麼,慢慢的,電動玩具出現了,孩子很容易就被那種急速可達成的刺激鉤住。」他表示,父母只看到孩子打電動的壞處,卻沒想到背後所反映的需求,也從未試著與孩子理性溝通,而且,這樣的孩子通常對大人都有刻板印象,覺得大人只會忽略他的需求,「這種青少年是很難接受輔導的,他可能會覺得眼前的成人就跟父母一樣,只想要求他,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瞭解他、重視他的需要。」康老師說,要盡力表現誠意,好關係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賴輔導員也說,其實這種現象並非是偶發或表面的,引發無聊症候群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是因為家庭缺乏互動與溝通機會、也許是因為升學主義使得青少年失去該有的休閒活動,或因社會環境的變遷導致人際關係逐漸淡薄等等,在在反應了青少年發展上的問題,他還表示,雖然無聊症候群不是病,卻已經在台灣成為高比例且影響深遠的青少年問題,相當值得我們去關懷與協助。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