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國帆/生命力報導】
今年進入第十屆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由一九七一年底的「大專生聯誼會」,到今天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歷經三十幾年來的成長茁壯,就業服務員溫政霖說:「我們協會資源豐富很多,資訊也很多,來這裡工作一直是我的憧憬。」
協會旗下有「臺北聾劇團」、「手語訓練班」、「影像工作隊」以及「志工團」等組織,其中「影像工作隊」是為了紀錄聾人的生活,讓人們知道聾人的生活文化。在一九九九年及二○○○年舉行了「聾的傳人」聾人紀錄短片放映會,特別的是,志工團副團長林麗媚說:「在紀錄片中,是沒有聲音的,只有影像和文字,這就是聾人們平時在看電視的感覺。」
「臺北聾劇團」是目前台灣唯一的聾人劇團,成立於一九七七年,團員大多來自於各大專院校的青年聾友,曾在二○○一年與視障者聯合公演,促成了表演藝術界的一個創舉。志工團在三年前成立,成員以大專院校學生為主,不論是聽力正常的人或聾人。志工團團長,曾任協會第九屆理事長,同時也是公視「聽聽看」節目主持人陳濂僑表示,志工團的成立是為了服務更多朋友,以及推廣這個協會。
手語訓練班則是按季開班,主要是針對聽力正常的人教學,共十堂課。「但是,今年因為遇到SARS的問題,所以取消了。」溫政霖說:「我們也會承辦政府委託的手語翻譯員培訓班,這跟手語訓練班不同,訓練期達到十個月以上,主要是為了訓練手語翻譯員。」
志工團則是有任何機關團體需要志工支援,只要向協會申請,協會便會派時間許可的志工前往支援,團長陳濂僑邊比著手語,透過副團長林麗媚的翻譯表示,志工團自己也會辦活動,如「全聾體」露營,活動中都不准講話,只能用筆談、手語或是肢體語言溝通,就是為了讓聽力正常的人了解聾人的生活文化。
協會同時也提供就業服務,針對會員或是會員委託的對象進行,其中又視服務對象需求不同而有支持性和一般性的差別。支持性就業服務除了為個案找工作,在個案就業後,還會定期去看看他,了解工作狀況以及對心理的輔導,溫政霖說:「如果有需要,我們甚至還會做到全程參與的程度。」一般性便只是在相談了解狀況後,幫助個案找到工作,「甚至有時候面試只要他們自己去就好了。」
溫政霖表示,協會也會按季幫會員們慶生,每年會辦二到三次的會員旅遊,比如說去綠島及白河等,也不定時發行會刊「手語之聲」,「要是有什麼新消息,或是政府有什麼新措施,我們都會傳真或郵寄這些資訊給會員們。」
然而,協會的服務並不僅止於會員,就業服務員溫政霖說:「像是就業服務,要是其他聽障者有主動連絡我們,我們也會去幫忙。」協會目前擁有三百多個會員,絕大部分是聾人,但不是只有聾人才能加入,聽力正常的人也是可以的。
林麗媚說:「我們希望大家知道,聾人也是有手有腳、智力正常,不要對聽障者有誤解,聾人和聽力正常的人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
1.公共電視聽聽看
2.中華民國聾人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