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智傑/生命力報導】
走過九O年代,同志運動跨越了第一個得來不易的十年,卻在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下,面臨了漸趨沉寂的轉型壓力。目前擔任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台大男同性戀社指導老師的朱偉誠說:「十年之前,我們透過抗爭讓社會注意到同志的存在,十年之後,我們要重新思考同志族群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早期曾在英國留學的朱偉誠,在一九九七年返回台灣後便投入同志議題的相關研究。九八年回到台大擔任助理教授,並且透過外文系教授張小虹開始接觸到台灣的同志運動,除了發表學術性的論文外,朱偉誠也在二OOO年起擔任台大男同性戀社的指導老師。社團成員小宇(化名)說:「台大的學風一向比較自由,所以朱老師不會干涉太多社團運作的事,但會在很多議題上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
談到目前同志運動的發展現況,朱偉誠認為,過去較為封閉的環境讓同志不得不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但隨著社會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同志獲得相關資訊的管道也越來越多,才會使得同志運動面臨沉寂的壓力。「所以我們應該要回歸基本面,將同運發展的重心,從過去對外的尋求認同,轉移到對內的觀念整合,加強同志本身社群間的溝通與對話。」朱偉誠說,和那些被歸納為「玩樂派」的同志社群比起來,搞運動的「學術派」畢竟還是少數,但是批判並不見得就能加強認同,倒不如多透過活動的舉辦,讓同志朋友有更多直接參與同志運動的機會,進而貢獻一己之力。朱偉誠認為,必須讓同志感受到有實質上的幫助,才會激起他們參與的動力,所以就像同志熱線協會提供了諮詢的服務,晶晶書庫也集結了公館一帶對同志友善的商店,組成了「彩虹社區」,讓同志朋友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在同志運動發展的過程中,校園同志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社團與社團之間的連結,他們往往能展現不可輕忽的力量。朱偉誠說:「雖然有人認為校園同志社團的發展有沒落的趨勢,不過我相信社團還是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因為它必須建立起與校園內非同志對話的橋樑。」但是朱偉誠也承認,跟其他一般社團比較起來,同志社團的確較缺少能凝聚向心力的共同特性,畢竟「同志」只是一個身分,要成立為社團還是必須有一致的共識。
一九九八年,一家以男同志為主要消費群的AG健身房,多次遭到警方惡意的臨檢,甚至強迫來消費的同志拍下不堪入目的照片,引起同志團體的憤怒與抗議,這起「AG事件」也令朱偉誠印象深刻。「當時事件的主角也是我的朋友,這些站在第一線的同運人士總是承受了最大的壓力,所以我感觸特別多。」頂著學術的光環,朱偉誠希望能為同志爭取更多來自大眾的信任。朱偉誠說:「同志運動的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唯一能肯定的是,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和堅定的力量!」
延伸閱讀:
1.「揚起彩虹旗」 述說同運十年歷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