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9日 星期四

大學流浪犬 命運大不同

【記者詹云嘉/生命力報導】

校園的空間寬廣,有一些人煙稀少的角落,可以讓流浪犬自由活動,加上師生偶爾會餵食野狗,學校因此成為流浪狗喜歡聚集的地方。學校要如何處理流浪狗,又不會引起人道教育的爭議,是各所學校所遭遇的難題。

關懷生命協會所整理的「校犬管理資源手冊」文中提到,一般各校處理流浪犬的方法,是請警衛驅趕,或是請捕犬人員將校園內的流浪狗捕走。但是其結果往往是抓走一批、又來一批。尤其大學佔地遼闊、草地又大,流浪犬聚集的數量較多。此外,大學各系所師生間意見各自獨立,較難產生一個有效的政策與管理單位。因此,校園流浪犬的問題在大專院校中,比起小學、中學更具有爭議性。

台灣大學獸醫系教授費昌勇表示,台大對校園裡流浪犬的政策是有彈性的,若學校裡的狗沒有影響他人,就不會去管,若是狗變多了,學校裡有人反應,才會有所處理。台大設有「台大人道中心」,若同學通報有流浪狗,會請工讀生去抓,先將其帶到「流浪動物室」,等到第二天再將其送交環保局,由環保局來做認養或人道處理的工作。

不久前,台大地理系養了一隻狗,後來因為無法飼養,希望「台大人道中心」來做後續處理。費昌勇說,如果學生丟掉狗,就加以處罰,學生就不敢找人道中心來做處理了。因此,台大人道中心就像美國的收容所一樣,接受同學無條件的棄養,並義務接受這些棄犬。至於要如何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尊重,他表示,必須靠教育的方式,像是開「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課程,來解說動物權理念,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或是在校刊上刊登相關報導,例如美國學生在宿舍養狗,到寒暑假狗沒人照顧的事件,就曾譯成短訊刊登在校刊上。

費昌勇說,剛開始,學生對動物權的認定不是很一致,對校園流浪犬也有所抱怨。不過這幾年,藉由教育、正反看法來引導學生思考,使其產生包容的心,現在校園流浪犬與學生之間,是能和平且相互尊重的。

對於校園流浪犬的問題,費昌勇表示,大學不適合有守護犬,守護犬要有專人管理,加上大學校區開放,狗有領域性,對不認識的人有危險性。最好是由學校來主管,設立負責人與義工來完成。

輔仁大學對於校園流浪犬的處理,則分成三個階段。輔大總務處事務組長楊寶珠說:「一開始是請外面的廠商來抓,一隻兩百塊,後來是三百塊,廠商會將狗抓到桃園縣公所中收留流浪犬的地方。」第二階段,則因有學生看到廠商,用鐵線圈抓狗很殘忍,加上聽到狗哀嚎聲覺得不忍,有所抗爭。她說:「這對我來說很困擾,廠商也很生氣,同學也很生氣,就只有我不能生氣,還要安撫兩邊。」後來台北縣政府環保局,告知新莊清潔隊也有在抓,狗會交給五股的收容所,在被清洗和健檢後,會舉行認養活動,於是就改請清潔隊來抓。

楊寶珠說,現在是第三階段,從上學期快放假開始,有群熱心的同學想成立「關懷流浪動物社」,在還沒成立前,就自己出資,帶狗去看病、結紮,不過最近申請成立時遭到否決。由於這些學生希望先不要抓狗,他們要利用狗的地域性,把外來的狗趕出去。他們幫狗帶上項圈,表示是打算留在校園裡的狗。因此學校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抓狗,但是狗好像越來越多,也出現建議抓狗的愛校建言。她表示,事務組仍是預備如真有需要,還是會請清潔隊來抓狗。

關於校園流浪犬的來源,楊寶珠表示,一是人家棄養,另外則是野狗進駐。她認為,「狗是很現實的動物,牠有東西吃,就會留在那個地方,沒有東西吃,牠就會走」,因此不餵食學校裡的狗,或許校園流浪犬的數量就能因此減少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