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斯穎、黃涵逸╱台北市報導】看著在農田裡彎腰辛勤工作的農夫,揮灑汗水,不辭辛勞的務農,而彎著腰耕耘正是他們面對作物和天地時表達的謙卑。為了讓每天享受天地與農友恩惠的我們也能一同彎腰學習,從二○○九年十一月開始,一年舉辦一次「彎腰生活節」,直到現在每個月舉辦一次的「彎腰農夫市集」,四年來不間斷的提供一個平台,讓我們有機會接觸農夫踏實的生活態度,並了解與自然萬物共生共存的永續觀念。
歷經四年的摸索 彎腰的轉變
每個月的第三個周日,總是有個農夫市集在政大公企中心,不畏風雨的準時開張,它就是「彎腰農夫市集」。從一開始的彎腰生活節到目前的市集,四年中歷經許多變化,二○○九年十一月,台灣有機產業促進聯盟、綠色陣線協會、賴和基金會等十一個民間單位與臺大一些系所合辦了第一年的彎腰生活節,包含了「有機嘉年華」、「賴和音樂會」和「臺大綠遊記」三個主題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關心土地與生活。
二○一○年,延續對土地及生活的關懷,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臺大學生會等團體規畫了許多活動,像是系列講座、彎腰音樂會等,而與各地友善小農交流的橋梁,「彎腰農夫市集」也在這時出現了。二○一一年九月,為了讓市集能以長期經營的常態性活動舉辦下去,市集開始由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與臺大穀雨社主辦,秉持著友善耕作與綠色生活理念,市集轉為每月在臺大蒲葵道舉行一次。
二○一二年初,由於無法繼續租借臺大的場地,市集不得已只好暫停舉辦,幸好經過一個多月的尋覓,三月時市集終於在寶藏巖國際藝術開張。二○一三年,因為考量交通便利性,市集再度搬家了,這次,「彎腰」希望透過政大公企中心的易達性,能更拉近友善小農與消費者間的距離。
農友齊心合作 朝自主化邁進
彎腰市集目前每個月定期會參加的農友數量約在二十二個,隨著這四年來彎腰的一路成長,參與擺攤的農友們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浩然基金會的彎腰農夫市集負責人蘇之涵說,在二○○九到二○一一年間,大部分的擺攤多為議題性攤位,如:「屏東綠農的家」討論中科二期問題、「農村陣線聯盟」著重在土地徵收和反自由貿易的議題等,這些議題性攤位比較強調向來市集的民眾介紹他們的理念,可能藉由印製小手冊、發放宣傳品的方式來帶民眾深入了解這些農業議題。
從二○一三年到現在,彎腰農夫市集的攤位設置逐漸轉向綠色消費的推廣,原本的議題性攤位,因為大多已有結果或得到解決,所以便隨著時空的轉換,漸漸退居幕後,取而代之的是真正農友的參與,農友數量也開始增加,蘇之涵說彎腰市集最早其實就是想將農人耕種的概念讓大家理解,彎腰農夫市集作為一個平台讓消費者可以直接農友接觸,而願意主動參加市集的農民,心中都有一定的理念和堅持,也樂於和消費者解釋每樣農產品的特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學生吳佳玲表示,藉由消費來認識農友,互相建立信任關係,在吃的時候也會覺得比較安心,因為她認識這個農友。
參加市集的農友們以中生代和年輕人為主,年齡介於二十五到五十之間,每次舉辦完市集都會聚在一起開會,討論需要改進的部份,每隔半年也會開一次更大的會,討論明年的計畫還有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會一同審核想加入市集的新農友們,朝完全自主化的農夫市集邁進。而新農友的加入會受到嚴格把關,除最基本的遞交申請書外,農友一定是要種植友善環境的作物,而為了讓市集蔬果商品更多樣化,也會以產品異質性作為篩選的考量。之後浩然基金會會協同鄰近地區農友對新進農友做產地拜訪,以做出最後的決定。
促進互惠交流 論壇的開辦
除了彎腰農夫市集的營運,每次市集也都會舉辦和農業議題相關的論壇講座,蘇之涵表示,每年年初,她都會和農村陣線聯盟及台大榖雨社的夥伴們,一起想論壇的主題,並策劃要找哪些主講者來分享,讓參加市集的民眾除了能買到新鮮農產品外,也可以透過論壇的討論,來對農業有不同的想像。
演講者包括來自宜蘭友善耕作小農聯盟的阿寶,他向大家強調使用在地食材的重要性,還有美國社區協力型農業的推廣者伊麗莎白,告訴大家社區協力型為農業帶來的可能性...等,各式不同類型的論壇帶給聽眾不同的體驗和知識分享。台灣農村陣線成員蔡培慧說,彎腰市集,一開始就很強調和議題的結合,每個禮拜都有講座,有時候還不只一場講座,每場講座都努力的去闡述農業的象徵意義。而最近一次邀請到諶淑婷和小東河手作工坊的夫婦來開講,講述一家人放棄都市生活,回歸到自主農業生活的感想,小東河的這對夫妻原本都是媒體工作者,卻放棄原本的生活方式,回歸大自然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連教育孩子的想法也很不一樣,讓他們順性發展。
蘇之涵表示,每次論壇的規模不定,但論壇中常會發現一些臥虎藏龍的人,學識非常豐富,她說藉由論壇也讓關心農業議題的人有機會可以互相交流與分享。
延伸閱讀
小東河手作工坊
彎腰農夫市集
浩然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