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8日 星期三

改善勞動環境 讓外勞不再難適應

【記者黃衿瑩/生命力報導】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舉辦的「移民與健康-從社會適應談外籍勞工的心理健康」座談會中,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楊明仁表示,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外勞有心理健康的問題,其中又以女性外勞佔的比例百分之六十二點五較男性的百分之四十七多。

楊明仁表示,據勞委會統計,至二○○二年六月底,國內企業和家庭有效核准的外勞人數已達到三十六萬一千多人,相當於本地原住民的數量,衍生出來的社會及健康問題,例如因無法適應而逃跑,或是產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是當前不容忽視的課題。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顧問龔尤倩表示,外勞可分為工廠、營造工人,以及家庭幫傭、醫院監護工兩大類,其中工廠和營造工由於是集體生活,外勞們統一住在宿舍中,彼此之間可藉由聊天來紓解壓力,但是家庭幫傭和醫院監護工是一個人獨自面對工作,且居住空間不像住在宿舍的外勞,可以與同鄉聊天,排解在異鄉工作的煩悶,語言溝通的問題讓外勞無法融入受僱的家庭,且許多醫院監護工長期住在醫院內,壓力無管道可排解,因此心理方面的問題較多。

一位菲律賓勞工詩社的社員布蕾希(Blessie)表示,當初為了改善家中的經濟狀況,遠從菲律賓來到台灣工作,剛到時對於週遭的環境非常不適應,思鄉的情緒無法紓解,一直到同胞邀請她進入詩社之後,定期上課討論和聊天,她才找到了情緒得以紓發的管道。她說,其實很多外勞與雇主之間產生的誤會,都是由於文化與語言上的差異,才會造成溝通不良的情形。針對這點,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理事長鄧昭芳醫師表示,其實台灣人彼此之間講話都常常有誤會了,更何況是和外國人,所以雇主和外勞之間,應該要彼此互相體解諒解。

龔尤倩說:「有兩個主要的因素影響外勞的心理健康,一是外勞的勞動條件,二則是取決於台灣社會如何看待外勞。」一般來說家庭幫傭與醫院監護工的工作量較大,因為他們必須二十四小時陪在需要照顧的人身邊,休假也較少,雇主會將他們的勞動力極大化地使用。且他們沒有勞基法的保障,不一定每個雇主都會幫他們辦勞健保,因此他們所處的醫療環境很沒有保障。

龔尤倩也表示,許多雇主因為最近SARS疫情嚴重,便不准家中的外勞休假外出,因為種族歧視問題嚴重,使得台灣雇主誤認為外勞是SARS的帶原者,這都是造成外勞心理適應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楊明仁說,外勞所遭遇到的社會適應困擾,主要有種族歧視、社會文化差異、思鄉等問題;而他們缺少參與本地社會活動的機會、不被本地社會接納、工作狀況差、目前狀況與來台前期望之落差、性需求不能滿足、生活習慣差異及無法結交朋友等情形,這些適應上的困擾,深深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針對外勞心理健康上的問題,楊明仁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針對問題本身,提出因應的政策,例如立法規範合理的工作時數與環境,政府與民間團體也可多舉辦一些休閒娛樂、教育文化活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