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沂璘/生命力報導】
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以服務身心障礙人士為使命,藉由教育、復健及訓練等活動幫助身心障礙者發揮潛能,儘可能的讓他們獨立照顧自己,進而融入社會。自一九九○年起,瑞復益智中心就開始推動早期療育方面的發展,為遲緩兒及遲緩兒的家庭提供服務。
瑞復益智中心嬰幼兒早期療育組組長楊淑雯表示,他們服務的對象是針對零到四歲,任何原因造成的發展遲緩的嬰、幼兒以及其家庭;而通常都是從各個縣市的轉介中心,或是醫院將遲緩兒的個案交給他們來處理,也會有一些家長自行前往報名,「不過遇到這種情形,我們還是會請家長們先帶小孩前往醫院做評估。」
輔導的課程分為「個別輔導」及「幼兒班」兩種。個別輔導的課程一次八十分鐘,一週一到兩次,大部分都會由家長陪同與學童一起來上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學童家長也一同來學習,楊淑雯說,「藉由老師的示範,家長們也可以知道在家裡該怎麼教導小孩練習。」
個別輔導的課程,瑞復益智中心早期療育組採取的是活動教學本位,楊淑雯表示,每一個孩子的能力、狀況都不同,因此在進入課程的第一個月,都會利用評估工具來了解每一個學童具備了哪些能力,又有哪些地方是落後的、能力較弱的,在經過一個月的評估之後,為學童擬定個人的學習計畫,並且設定預計達成的目標及時間,「這些資料及學習計畫我們都會準備一份給家長,與他們一同來努力進行。」她說。
而在有了目標之後,老師便會依據學童的學習目標來設計上課的活動內容,由於每個學童的狀況都不一樣,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往往都兼具了認知、溝通以及復健等內容;尤其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更會用學童感興趣的事物做輔助,增加他們學習的動力,學習效果增加,也讓學童們快樂學習。
擔任個別輔導的老師陳青綉,就曾經帶過一個大班的小孩;「小朋友的外觀、行為都還不錯,就是語言上有些落後,幼稚園裡數學的進度跟不上,但是他的優點是他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很執著,所以我當時要教他有關數跟量的觀念時,就準備了十台他喜歡的小車子,貼上數字一到十,然後跟他進行要按照順序把小車車停進車庫裡的訓練。」
陳青綉說,只要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他們學習起來就會比較順利,因此他會了解每個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再從中設計課程,「尤其孩子對於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學會,可以掌控的活動就會變的很有信心,興趣也會提升。」
幼兒班則採取類似日間托兒所的方式,針對兩歲以上的幼兒,每週一到週五上課,而老師與學生的比例是一比三,也就是一個老師同時教導三個學童;同時,為了讓學童能夠更適應一般幼稚園,幼兒班採取的是與幼稚園相同的「單元教學」。
楊淑雯舉例說,「例如三月的單元是『春天來了』,我們就會根據教材來設計課程,只不過會針對學童的個別學習目標,做一些教材之外的目標加強,不過仍舊是以『春天』為主題;而到了四月時的單元是『我的家庭』,那麼課程就會圍繞在『家庭』上。」
陳青綉也提到,其實孩子進步最快的原因,除了他本身的資質狀況之外,家長的配合度有很大的關聯,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回到家後繼續加強陪同練習,孩童每週的進步往往都很明顯;「因此我們都希望家長一同來參與課程,我們也會和家長共同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
在瑞復益智中心的早療組裡,除了組長楊淑雯負責行政工作之外,一共有十一位老師以及最近新調派過來幫忙測量體溫的一名社工;至於個案的數量,目前正在接受輔導的,一共有一百零六位學童,當中包括九個學童有同時在上幼兒班的課程。
從去年起,瑞復益智中心早療組更是結合了醫療體系的力量,他們與奇美醫院合作,讓物理、語言、質能治療師能夠進駐早療中心,除了對家長而言,不需要再東奔西跑可以直接在早療中心做復健,又能享有健保給付之外,老師也可以隨時與治療師討論孩子的學習情形,適時作修正。楊淑雯表示,他認為醫療與教育相結合很好,他們中心內也合作的十分愉快,只不過由於目前醫院方面人手不足,治療師可能一週只能來一到兩次;因此他們正在積極爭取,希望每天都能同時有三位治療師固定進駐。
楊淑雯提到,在資源的分配上,她認為其實與當地首長有很大的關係,每一任縣市長的理念不同,市長重視遲緩兒這個問題與否,其實很快能從資源的分配上得知;但是大致說來,也許位在台南資訊不如台北充足,但是他們都會自己再充實進修,學校也會派老師去受訓;楊淑雯說:「可以說是自給自足吧!雖然外在的資源不足,但是我們抱持著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不斷的進修自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