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智傑/生命力報導】一九九○年二月,台灣第一個女同性戀組織「我們之間」成立了,為前所未有的同志運動開創了美麗的起點。隨著社會不斷開放的腳步,同志運動在第一個十年得到了豐碩的成果。於是,去年九月心靈工坊出版社出版了「揚起彩虹旗」的著作,為同運十年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
在九○年代以前的台灣,同志運動還是個陌生且禁忌的字眼,直到「我們之間」的成立,台灣的同志運動才如雨後春筍般開始蓬勃發展。一九九三年,台大成立了第一個被校方承認的校園同志團體,並且在九五年發起了第一屆「校園同志甦醒日」。受到學生社團的鼓舞,第一個全國性的同志組織「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也在二○○○年正式成立了,同志運動至此也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同時隨著網路與媒體的資訊流通,同志逐漸擺脫了悲情的包袱,用更積極的態度,去延續這場未完成的革命。
「要記錄這麼龐大的歷史,真的是一件大工程。」心靈工坊的企劃總監莊慧秋說。靠著過去曾經編輯相關書籍的經驗,莊慧秋找來了許多同志朋友幫忙,試著在繁雜的資料庫裡,描繪出這段歷史的真正輪廓。
「我們不是要生硬地去紀錄一段歷史,我們要的是一份經驗的情感。」所以莊慧秋用邀稿的方式,讓那些曾經長期參與同志運動的人,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回顧這一路上的快樂、挫敗與成長。「不過礙於篇幅的關係,這些作者的名單難免還是有遺珠之憾。」莊慧秋說,同志其實不是只有大學生跟中產階級,還有更多被忽略的少數同志族群,例如勞工同志跟扮裝同志,這些才是真正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在「揚起彩虹旗」中,一共有近三十位曾經參與同志運動的朋友貢獻他們的故事,除了有社會大眾已經熟知的同運人士,例如許祐生、陳俊志之外,還有更多是默默為同志付出卻鮮為人知的。「他們雖然也許不曾在台面上侃侃而談,卻是同志運動中最堅強的一股力量。」莊慧秋還說,為了不讓社會大眾誤解只有同志會關心同志運動,她堅持在書中要有來自非同志的聲音。於是,長期關注性別研究的何春蕤,以及曾經參與婦女運動多年的張娟芬,都為「揚起彩虹旗」帶來了更多元化的面貌。
莊慧秋認為,「揚起彩虹旗」不是一本專門寫給同志看的書,她更希望這是一本讓社會大眾了解同志運動的入門書。「要社會大眾接受同志,就要先讓他們知道同志都在做些什麼。」莊慧秋說,已經有大學的教授跟她表示要用「揚起彩虹旗」當作日後性別教育的教材,讓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個十年,我們還有更多要做的。」談到同志運動未來發展的問題,莊慧秋說,現在的社會環境比起以前好太多了,不管是接受資訊的管道還是社會對同志的接受度,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她發現新世代的同志對於同志運動的關注越來越少。「其實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的,特別是法律層面的問題。」莊慧秋相信,等這些校園同志將來踏出社會,真正感受到同志權益的依舊不公平後,還是會再掀起另外一波運動高峰的。
「所有運動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運動消失,因為那就代表著,已經沒有需要抗爭的了。」莊慧秋引用了一位同運人士的話,期許著同志運動那未知的未來。「十年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樣的歷史記錄下來,等到下一個,甚至下下一個十年時回頭來看,我們會慶幸當初所有的堅持。」莊慧秋說,這就是「揚起彩虹旗」賦予同志運動的時代意義。
延伸閱讀:
1.心靈工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