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7日 星期一

「瞎」餃「聾」包 視聽障者手下的美味 

【記者徐展青/生命力報導】打著「瞎子賣蝦餃,聾子賣籠包」的口號,標榜著全國第一家視障庇護餐飲店的「黑又聾-ㄒㄧㄚ餃館」自去年九月開張,而館內負責烹飪、點菜、跑堂服務的工作人員,都是由一群視聽障者所組成。

ㄒㄧㄚ餃館所屬的庇護單位「顏色狂想館」,原是由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所創立,不同於過去庇護商店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顏色狂想館還同時擁有抓龍館與新寶島小劇場,將ㄒ一ㄚ餃館的餐飲結合按摩與藝文,使顧客在用餐之餘,還有享受按摩與藝術表演等更多方的選擇。

ㄒ一ㄚ餃館的創立理念源自於藝文協會理事長陳國平的想法,陳國平說,他曾經光顧一家駐有盲人樂團演奏的餐廳,當時他心中希望世上也能有一家盲人的餐飲店,不僅是只駐有盲人樂團演奏,而是盲人也能做餐飲工作,終於「黑又聾-ㄒㄧㄚ餃館」在去年正式開張了。

「盲人不一定只能做按摩」,陳國平表示,盲人按摩雖然是視障者謀生的技能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方法。他說,許多盲人機構都認為視障者只有學習按摩才是正統,而ㄒㄧㄚ餃館的成立就是希望鼓勵擁有餐飲興趣的盲友能夠走出來。

ㄒㄧㄚ餃館基於考量視聽障工作人員的安全,餐點設計方面,陳國平說,料理手續過於複雜的一般菜餚,並不適合視障人士執刀烹煮,所以當初才決定以危險性低、安全性較高的籠包、蝦餃、鍋貼等餃類食品,做為主打的菜色。

ㄒㄧㄚ餃館開張之前,這群視聽障的工作人員都經過兩年的職前教育,ㄒㄧㄚ餃館特別聘請了專業廚師來擔任講師,教授包餡、烹飪與訓練手藝,陳國平說,工作人員的受訓期間,除了必須有手語翻譯輔助教導聽障者外,授課的講師甚至還必須閉上雙眼,揣摩盲人如何在黑暗中完成料理手續,以便教導視障的工作人員。

「餃子大小不一、口味鹹淡不均與內餡外露等等,都是視聽障工作者當初一開始常面臨的情形」,不過經過員工本身的多加練習,陳國平說,許多困難都可以克服,例如視障者常無法很明確辨示調味料等等,就盡量不要使這些物品移位,讓視障者記住使用的東西位置。「許多辛苦往往不是一般人所能見到」,陳國平說,「曾經有工作人員因為練習,手就被燙傷一百多次。」

陳國平表示,ㄒㄧㄚ餃館的餐點強調品質,每一顆蝦餃都真得包有一隻鮮蝦,而堅持絕不賣過夜的餐點,則是對衛生的保證,顧客才能安心食用,至於當日賣不完的餐點,ㄒㄧㄚ餃館也會分送左鄰右舍或附近的育幼院、老人院。對於餐點的真材實料,陳國平說,ㄒㄧㄚ餃館不求取社會大眾對視聽障者的同情與憐憫,而是以實力與口碑來面對市場,他說,ㄒㄧㄚ餃館未來的願景是希望能開設分店,幫助更多視聽障者。

ㄒㄧㄚ餃館的工作人員陳美蓮表示,ㄒㄧㄚ餃館給予她的幫助實在太大了,不僅使視障者能夠擁有正當的職業,也提供視障者穩定的收入來源。重度弱視的陳美蓮主要負責ㄒㄧㄚ餃館的點菜與上菜等工作項目,她說,ㄒㄧㄚ餃館內的工作人員都有固定的工作內容,彼此間的合作則靠默契,需要與聽障的同事溝通時,聽障者也都很聰明,可藉由讀唇語理解對方的意思。  

「我們缺乏的是機會,而不是基因」,陳國平說,因為不了解盲人,政府與社會大眾往往不認為盲人能和一般的明眼人競爭,盲人在政府與社會幫助庇護的保護傘下,大多只能從事按摩工作,他說,盲人其實並不缺乏一般人擁有的工作能力,盲人缺少的是公平的就業機會。  

陳國平說,ㄒㄧㄚ餃館的店名「黑又聾」本來就意指著活在黑暗中而看不見的盲人與耳聾失聰的聽障者,主要是表達他一直希望「跨障別」合作的理想。陳國平還說,除了視聽障者之外,未來更希望能打破障別的分歧,並結合肢障等身心障礙團體,發揮共同的力量。


黑又聾-ㄒㄧㄚ餃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14號1F 電話:25581081#16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