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4日 星期一

伊甸之愛 弱勢者的希望

【記者盧威廷/生命力報導】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社教宣廣中心公關組組長呂惠萱說:「對伊甸來說,社會福利的工作永遠不夠,只能說每個環節都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畢竟需要被照顧的個案一直在發生。」

「台灣早期的社會福利狀態很糟,可以用荒蕪來形容。很多身心障礙者,例如劉俠女士,有無法接受教育,在社會上不受重視的狀況。」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社教宣廣中心公關組組長呂惠萱表示,當時的社會,一般人覺得家裡有了身心障礙的孩子,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所以都會把孩子藏起來,不讓她們與外界接觸,所以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活得很痛苦,連接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

呂惠萱說,當時的劉俠覺得她應該能為身心障礙者做些事情,所以加入義工行列,後來激起了她創辦伊甸基金會的想法。藉由友人的幫助及自己的文學稿費和國家文藝獎金,她終於如願的成立了伊甸基金會,也經過她不斷的努力使得這基金會由原有的兩三個人變成現在的六百多人,共同為弱勢族群服務。

呂惠萱透露,基金會剛成立時的目標以幫助成年的身心障礙者為主,宣揚早期療育的觀念。一般身心障礙者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不好找工作,所以對自己沒有信心,呂惠萱表示:「我們開設很多的職業訓練班,訓練他們學習一技之長,然後再輔導他們就業,讓他們相信自己對社會還有所貢獻,肯定自己。」

呂惠萱說:「劉姐認為這種關懷弱勢族群的愛應該要推廣出去,將對象擴大,甚至推廣到國外去,以達到地球村的目標。因此,基金會發展至今,我們的服務對象已經擴及到遲緩兒、身心障礙的成人與青少年、金齡長者、災民、原住民、國內外地雷受害者。」

呂惠萱表示:「 對於遲緩兒而言,我們不僅幫忙教導小孩,同時也對他的家人進行觀念宣導,讓他們了解遲緩兒的照顧,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種資訊交流,也可經由這些家長間的傳遞,到整個社區的傳遞,甚至傳播到整個社會上,讓一般人都了解遲緩兒,達到以少數人之力服務多數人的目的。」

在災民、原住民方面,呂惠萱說:「災難發生後,我們不只是提供物資救援,我們還會到當地去協助救災,教導當地人救災事項及觀念,讓他們學習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原住民方面也是如此,讓他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來做事與學習。」

國內外地雷受害者部分,呂惠萱表示這只是基金會國外服務工作的一環。呂惠萱說:「國外有很多國家,醫療資源很貧乏,人民很貧困。今天踩到地雷,可能雙腳被炸斷了,卻連一台輪椅也買不起。對他們來說,簡直生不如死。因此我們提供很多輪椅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助他們解決行動上的困擾。」

呂惠萱說:「對伊甸來說,社會福利的工作永遠不夠,只能說每個環節都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畢竟需要被照顧的個案一直在發生。然而成果最豐富的部分,可算是國外救援的工作,對伊甸來說這是新的拓展,近年來也普遍受到國際媒體的重視。」

不久之前,劉俠去世了。呂惠萱表示:「劉姐的去世只會更堅定伊甸服務弱勢的決心,社會服務的工作將不會因此而停止。伊甸將秉持劉姐的遺志『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繼續服務弱勢族群。」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