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華/生命力報導】導盲犬常被人們喻為「盲人的眼睛」,牠們可以引領視障者在危機重重的都市中自由地穿梭,使得視障者能不必靠別人幫忙,也能過著獨立的生活。今年四月份成立的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師陳長青說:「我想在台灣,兩萬五千名盲人可以靠著導盲犬過更方便的生活。」
導盲犬常被人們喻為「盲人的眼睛」,牠們可以引領視障者在危機重重的都市中自由地穿梭,使得視障者能不必靠別人幫忙,也能過著獨立的生活。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百多個國家正致力於導盲犬的推廣工作,台灣在這方面還屬於萌芽期。今年四月份成立的台灣導盲犬協會創辦人兼訓練師陳長青說:「在我之前,國內並沒有人正式成立推廣導盲犬的團體。我想在台灣,兩萬五千名盲人可以靠著導盲犬過更方便的生活。」
陳長青說,由於導盲犬是工作犬,所以並不是一般的寵物犬都能勝任,一定要是受過導盲訓練的狗生下來的小狗才能作導盲犬的培育及訓練。導盲犬通常選體型較大、個性溫馴的犬隻做培育,由於拉不拉多及黃金獵犬的訓練時間較短且成功率較高,所以世界各國大部分以訓練這兩種為多。當適合作訓練的小狗長到兩個月大的時候,訓練師就將牠帶往「寄養家庭」,作為期一年的社會化生活。在這一年當中,狗狗必須習慣跟著寄養家庭的人進出各種公共場所,像是電影院、餐廳、電梯及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牠們必須學習如何在公共場合內保持安靜、不隨地大小便等。
在寄養家庭表現良好,健康也沒有瑕疵的情況下,訓練師會將小狗接到訓練中心做六到八個月的導盲訓練。陳長青說,國外的訓練中心包含了狗舍、室內及室外的模擬訓練場,就像學開車一樣,有各種的路障及道路讓狗狗們學習。當導盲犬「畢業」之後,訓練中心就會將牠們與盲人配對。陳長青說:「配對就像是人在相親一般,走路的速度、體型和個性是未來狗與人是否能一起生活的重點。」
導盲犬只能吃狗飼料,一旦牠們嚐了人類色香味具全的食物之後,很可能在執行導盲任務得時候會被路上的食物引誘,而衝向食物,忘記了身後主人的安全。在訓練的過程中還有一點很特別,陳長青說,導盲犬多半都是用英文訓練,主要是因為英文的指令多半只有一個字,像是sit(坐下)、stand(起立)、forward(前進)等,比兩個字的中文發音好記很多。另外,導盲犬只聽的懂英文的指令也能防止被路上不知情的人們用中文勸誘。狗狗們所受的一切訓練都是以主人的安全為最優先考量。
陳長青說,在國外,導盲犬的生活權益都已受到政府的立法保障。牠們身上會穿著可以讓人識別的導盲犬衣服,如此一來就可以陪主人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可以自由地進出餐廳及公共場所。在台灣,大眾運輸系統各單位已同意讓導盲犬自由進出,但是其他的地方還是得靠法律政策及教育的推行,才有辦法使牠們通行無阻。
幾年前偶然的一個機會,陳長青接觸到國外導盲犬推廣的活動,有感於國內沒有訓練導盲狗的計劃與人才,遂前往紐西蘭皇家導盲犬訓練中心,花四年的時間學習如何訓練導盲犬和如何指導盲人和導盲犬互相適應配合。目前協會處於草創時期,會內尚無訓練好、可以與視障者配對的犬隻,也沒有正式的訓練中心,但陳長青已帶領這個協會加入了「世界導盲犬聯盟」。今年五月他成功地將美國底特律導盲犬訓練學校贈送的四隻合格成犬和台灣的四位視障者做指導配對。視障者只要有行動能力並提出政府開的殘障證明,就可免費向協會申請導盲犬。陳長青說由於是免費申請,所以協會真的需要大家的愛心和善款,才能讓導盲犬的培訓紮根於台灣。
台灣導盲犬協會義工趙正安說:「我是深受一個日本介紹導盲犬的節目感動,所以想為自己國家內的導盲犬協會盡一份心力。」目前有四十名義工在維持協會的運作。陳長青說:「台灣的導盲犬培育計畫要能與國外做師資和經驗上的交流,並透過政策的保障,才能為國內的視障者謀福利。」
延伸閱讀:
1.台灣導盲犬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