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怡珊/生命力報導】台灣導盲犬協會執行秘書蔡佩芸表示,寄養家庭在導盲犬養成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導盲犬必須在幼犬時期就習慣和人類親近接觸及相處。寄養家庭應該給幼犬充分的關愛,讓它們自然的養成溫馴的個性,並習慣人類的生活環境。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四十個國家,總計約七十所導盲犬學校,正致力於導盲犬的推廣,成效斐然;反觀國內不論在資訊的取得以及訓練的發展,資源都十分有限,一直停留在摸索階段。為了讓導盲犬在台灣紮根,台灣導盲犬協會對外界徵求第一批的幼犬寄養家庭。
台灣導盲犬協會執行秘書蔡佩芸表示,寄養家庭在導盲犬養成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導盲犬必須在幼犬時期就習慣和人類親近接觸及相處。寄養家庭應該給幼犬充分的關愛,讓它們自然的養成溫馴的個性,並習慣人類的生活環境。
擁有導盲犬的視障者,就像重新獲得一雙眼睛一樣,可以不必再依賴旁人的幫忙,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所以,導盲犬常被稱作盲人的眼睛。台灣目前有將近五萬名視障者,但現在國內只有六隻導盲犬。蔡佩芸說,除了其中一隻是跟著主人從國外回台灣之外,其餘的都是由協會引進,導盲犬接受的是英語的指令,未來台灣自己訓練導盲犬也會使用英語訓練。
經過紐西蘭皇家導盲犬訓練中心四年專業訓練的陳長青,是國內唯一專業導盲犬指導員,他表示,幼犬大概在一兩個月斷奶後就送往寄養家庭,接受基本訓練及養成日常生活習慣,除了不能以人類的食物餵食、每天要有足夠的散步或運動時間之外,也不能讓幼犬上床睡覺和過度溺愛,與一般寵物犬截然不同。
陳長青表示,寄養家庭必須經過謹慎的篩選,基本條件首先不能是獨居的家庭;五歲以下的幼童不可超過一人,太小的小孩會影響到幼犬;家中也不可有其他寵物犬,因為會分散主人的注意力;家庭成員中至少要有一人每天外出不能超過四小時,並且願意花時間陪伴和教導準導盲犬。除此之外,還要能經常帶領準導盲犬外出以適應社會環境,像是搭乘交通工具、上餐館等。
蔡佩芸說,當幼犬經過十到十二個月的成長期,就要離開寄養父母送回協會,進行更進一步的訓練。訓練完成後,導盲犬將與視障朋友配對,進行一個月的共同訓練期來培養默契。這是國內首度募集導盲幼犬寄養家庭,寄養家庭所給予導盲犬的關愛與教育,會深刻影響導盲犬日後的行為舉止表現,更攸關盲人的安全。
延伸閱讀:
1.台灣導盲犬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