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云嘉/生命力報導】住在台北外雙溪山上的蔡佳邦,在自己的土地上飼養了各式各樣的鳥類與動物。他說,許多人喜歡買鳥來放生,卻不知道小鳥的食性,隨意放生的結果,讓小鳥們不知以何為食,這種隨意放生的觀念應該改變,不要使放生變成了殺生。
蔡佳邦家中所飼養的野生動物以鳥類為主,光是鳥類就有一百五十七種,隨處可見藍孔雀與白孔雀到處行走,或是野鴨與黑天鵝在水池旁休息。長期飼養下來,已繁殖超過兩千多隻,其中飼養最多的就是雉類,包括啼雞、銀雞、金雞、印尼番仔雞等。
除了有自己從外國進口的金剛鸚鵡、豪豬、鴯苗等動物外,還有他多次從山中解救回來的野生鳥類。他表示,這些色彩繽紛小鳥就是被人隨意放生山中,他見牠們在垂死邊緣,而將牠們帶回來飼養。
蔡佳邦說,要保護動物不是隨意放生,而是應該先交給有經驗的人士飼養一段時間,了解其生態與習性,並讓其適應環境,再拿回大自然放生。山裡和住家旁養的狗,雖然是名犬,但也都不是他買來的,而是在路上發現,被人拋棄的狗兒。他說,現代人壓力大,喜歡養條狗來作伴,但有時因為狗兒太吵被鄰居罵,就隨意把狗丟棄,不但浪費國家經費,也容易引發傳染病。
談起飼養這些野生動物,現年已經七十多歲的蔡佳邦說,完全是從趣味開始,對鳥類情有獨鍾的他,到現在為止,飼養鳥類也有五、六十年的時間了。由於小孩都在台北生活,加上長久工作下來也存了一些錢,於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決定由竹山搬到台北來,買塊地來養老,順便在這塊地上,飼養喜歡的雞類、鹿等動物。
在別人的介紹之下,他知道了可繁殖動物作為生計,蔡佳邦說,為了飼養這些動物,需要閱讀許多的資料,長期下來,不但累積相當多的經驗,與日本專家交流,也繁殖了不少動物,甚至賣給了動物園。
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自己的這塊地上規劃出一個生態保護區。使這些動物除了自家欣賞外,也可以讓幼稚園或是小朋友們來參觀與親近這些動物,順便認識當地的植物與生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