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9日 星期三

心智關愛協會 障礙兒重生的天堂

【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什麼叫愛心,並不是每天來上班,沒有領薪水就叫愛心,這是膚淺的。真正的愛心是有深度的,這裡的老師做的工作量都是雙倍的,但他們從不曾抱怨或是要求額外的補償。」社團法人台北市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理事長邵嶽峰說:「因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談鼓勵不談責備,是我們信奉的信念。」

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於民國七十九年成立,由一群心智障礙者的家長組成。原本一開始,只是一個心智障礙者可以互相支持的團體,後來為了服務更多的心智障礙者,遂成立了目前的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

現在的協會是有計劃的對心智障礙者提供服務,協會的社工李婉菁表示,所提供的輔導項目,大致以輔導就業為主,主要的服務對象則是十五歲以上的智能障礙或是合併多重障礙者,希望他們在接受完一般的智能障礙教育後,還能在這裡接受一些訓練,以銜接之前教育的不足,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去工作,不至於不能適應。

李婉菁說,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的特別之處,除了教導心智障礙者學習專業的技能,也會同時教導他們的父母、手足,該如何去照顧身心障礙的孩童,以及政府在法律上又有什麼樣的保障,是他們所應該要知道的;而協會和一般心智障礙中心不同的是,這裡的學員無須負擔任何的費用。不過正因為如此,除了政府的補助外,必須由協會自己本身去募集所需的開銷。

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目前在附近的巷弄內,租下一間兩層樓的小店面,當作是學員的庇護工廠。店面的一樓是花坊,地下室和二樓則當作辦公室和學員的教室。如此一來,便可以一邊教導他們,也讓學員自己參與花店的經營,雖然一個月所費不貲,而花坊實際上的收入根本無法打平支出,但他們還是認為相當值得。邵嶽峰說:「因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談鼓勵不談責備,是我們信奉的信念。」

而邵嶽峰又說,在以前有人笑稱「台灣錢淹腳目」的時期,要募集所需款項尚不困難,「做一份簡報,募個十萬百萬都不成問題!」但最近幾年,隨著大環境的景氣變差,協會所能募得的金額也愈來愈少,「有時候做了簡報想募款,募得的款項可能連支付做簡報的錢都不夠!」

邵嶽峰將慈善事業當成理想,他表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志工的需求是需要被照顧到的。不過他還是希望協會的社工人員能把這份工作當成事業,而不是職業。「若非如此,做的那麼辛苦,而一個月的薪水也只有三萬多元,做社工根本就混不下去。」

要離開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時,協會的學員們都很有禮貌的和我們說再見,雖然只是簡單四個字的「客人再見」,但可想而知的是,那是花了多少社工人員的心血才換得的。回頭看著在那巷弄內的小花坊,那是一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地方,那是心智障礙者們重生的天堂。


延伸閱讀

台北市心智障礙者關愛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