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敏慧/生命力報導】悶熱的台北午後,走進位於三重醫院內一樓的心橋愛心工作坊。店裡乾淨整齊、排列有序的商品陳列在只有不及十坪大的地方,社工陳瑞玲親切地向客人喊:「午安」,志工媽媽與學員們辛勤地整理貨櫃架上商品,這裡是專為精神障礙者設立職場適應的中途之家。
談到為什麼想成立庇護商店,心橋愛心工作坊負責人陳瑞玲說:「我發現許多精神障礙者在就業上多半作些清潔的工作,其實有許多精障朋友有能力去從事更好的職業,如果因為他們生病的關係,而忽略了他們具備的潛能,對他們而言是非常可惜的。」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心橋工作坊的社工們決定開設實習商店。
心橋愛心工作坊在今年二月一日正式成立,附屬於北縣康復之友協會下。距離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從一方簡陋、陰暗的空室到現在布置溫馨整齊的商店,簡直有天壤之別。商店負責人陳瑞玲說,商店還沒有開幕前,店內布置、商品的詢價上價、清潔打掃都是和學員(精神障礙者)、學員家屬們齊心協力完成的,小巧的商店,販賣內容多以民生用品為主,有時候也會聽聽客人的意見,販售他們所需的物品。
心橋愛心工作坊學員的工作方式採四個小時輪班制。每天會有六位學員輪流值班。除此之外,還有兩位義工媽媽輪流負責輔導學員們的工作。義工黃媽媽說,在這裡純粹是幫忙,自己的孩子也是精神障礙者,到這裡幫忙是回饋協會幫助她和孩子的心意。「在這裡,我覺得每一位成員都很認真,最辛苦的其實是他們」黃媽媽說。
陳瑞玲說,心橋愛心工作坊的商品多半透過中盤商來訂購,比較特別的是商店內所販賣的衛生紙向廠商訂購,是以一卡車的運輸量為單位。但是愛心商店很小,不能容納這樣多的衛生紙,義工朱媽媽就負責到大賣場去找尋採買最便宜的衛生紙,然後拿到商店裡頭販賣。社工和義工媽媽平常教學員如何處理商店事宜,譬如教他們貼商品的標籤、整理商品、金錢的收納等。
心橋愛心工作坊的學員多半是自心橋社區復健中心和醫院轉介給商店。以陳瑞玲招收學員的標準來說,還是傾向選擇病情比較穩定的學員留下來實習。原則上,學員們實習的時間訂為六個月。陳瑞玲說,學員們實習過程是以「從做中學」的方式,「當我坐在收銀機前,和客人閒話家常的時候,就是希望學員們能跟我一樣,不害怕和陌生人說話。」「剛開始,他們也許會覺得自卑害羞,久而久之,疏離害怕的感覺會減少,慢慢懂得和人相處的方法」陳瑞玲表示。學員小麗(化名)不久之前加入了愛心工作坊的行列,工作態度良好的她,面對人群還是有些怕生。小麗靦腆地說,這份工作不會很累,做起事情來還挺快樂的。
在商店工作,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維持好和客人之間的相處和互動。陳瑞玲說,她常常會教導學員一個觀念,這個社會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時會遇到比較不講理的客人,即使讓自己生氣,也不能和客人起衝突。有時候陳瑞玲和義工朱媽媽、黃媽媽就會負責平撫學員情緒問題。
成立不過短短的三個月,現在的心橋愛心工作坊在三重醫院已建立起一個口碑,每天早上總會見到絡繹不絕的客人。陳瑞玲說,雖然這是一個由精神障礙者組成的商店,但是他們還是有能力做到和一般便利商店的服務。
延伸閱讀
慈惠庇護工廠
高市小港醫院精神病患庇護商店一年有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