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宛蓉/生命力報導】就讀國中的學生們,正處於青少年的尷尬年齡,說是小孩子,卻又有些小大人的架子,如果心理發展調適不當,很有可能會出現行為偏差的情形﹔遇上青春期的煩惱,有些孩子會找朋友師長談談,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孩子會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協助。台北市仁愛國中的輔導室在民國八十一學年度便想出了由義工媽媽主動關懷的概念,幫助有需要的學童。
「其實他們都是好孩子,只是需要有個人聽他們說話,開導他們而已。」目前在台北市仁愛國中當義工輔導媽媽的吳美月說,就讀國中的學生們,正處於青少年的尷尬年齡,說是小孩子,卻又有些小大人的架子,如果心理發展調適不當,很有可能會出現行為偏差的情形﹔遇上青春期的煩惱,有些孩子會找朋友師長談談,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孩子會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協助。台北市仁愛國中的輔導室在民國八十一學年度便想出了由義工媽媽主動關懷的概念,幫助有需要的學童。
仁愛國中輔導室主任李月鳳表示,輔導室老師的工作並不輕鬆,當時輔導室的老師只有三位,一個人必須要負責五六十個問題學生的輔導個案,因此有時會忽略了有些行為算不上踰矩但是卻有著心理困擾的學生,他們希望由義工媽媽以母親的角色取代輔導老師的立場,藉著媽媽的力量幫助這些迷惘的孩子。
義工輔導媽媽的系統相當的人性化,但是執行之餘,需要將輔導人員的專業性納入考量。針對這一點,輔導室主任李月鳳說,輔導老師都會從旁協助義工,再者目前已經進入第十二期的仁愛國中父母成長班的演講和課程,也提供了家長們進修相關知識的機會,課程內容包括了親職教育、青少年心理等等。偏差行為比較嚴重的學生仍是由專業的輔導老師進行諮商,而由義工媽媽輔導有心理困擾的學生。
輔導室起初在全校各班發傳單,請學生拿給家長,並且希望他們能來學校當志工,李月鳳主任表示,「沒想到回收效果還算不錯。」她又說,因為學生家長很多是家庭主婦,時間上比較能配合。不但有交通導護義工媽媽,連輔導義工媽媽的工作也相當熱心參與。就是這麼一個概念,踏出了輔導義工媽媽系統的第一步。
曾經擔任過義工媽媽的林碧純,卻是在另一種機緣下成為了輔導志工。林碧純女士的兒子李康恆,國三時分班到了升學班,在之前,課業人際關係表現一直十分優異的李康恆,卻似乎不太能打入這個班上的圈子,有點不能適應,加上又有課業上的壓力,除了和家人談心之外,還常跑到輔導是找老師聊天,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輔導老師的開導,熬過了這段過渡期。林碧純說:「就好像是一種回饋的心理嘛,學校幫了我兒子,我也想要幫幫其他的孩子。」她表示,輔導媽媽的工作內容,就是多和自己負責的學生多接觸,除了每週詳細填寫校方給他們交代輔導進度的聯絡簿,她還常常打電話關心他要照顧的小朋友。
在擔任輔導媽媽的兩個學期裡,長期輔導了一個學生。「那個孩子不能把他歸納成『壞學生』。」她說。這個個案的家庭背景很正常,父母是忙碌的生意人,哥哥姊姊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身為老么他,就是不愛是上學。但是他也不去哪裡,起床後只是賴在家裡不出門上學。有時候被父母的電話催煩了,才拖拖拉拉的到學校,時間早就超過了第二堂課。「我想哥哥姊姊一定給他很大的壓力吧!不知道怎麼辦,只好逃避。」
為了進行輔導的工作,就是和學生每週一次面談,此外林碧純也時常打電話和他聊天,鼓勵他要積極向上,為未來的日子打好基礎。林碧純說,她也到過這個小孩子的家中作家庭訪問,他的父母都很關心孩子的教育,但是工作太忙,沒有辦法兼顧。她又說,進行輔導的兩個學期間,都跟他和他的家人保持聯絡,這個學生後來也好不容易考上一所職業學校,想到一開始他的家人能信任陌生人的輔導,林碧純說,「真的很欣慰,我們現在偶爾也會見面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