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3日 星期四

社區照護人員 宛如媽媽的照顧

【記者呂嘉鴻/生命力報導】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自去年初開辦的『社區照顧福利人員』的計畫,在今年年初又開辦了家事管理加入原專案。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慧珠說,自專案開始在北中南三地實施以來已經完成了兩千多位社區照顧人員的成功案件。

王慧珠表示,當初會成立社區照顧人員的企劃,主要是基金會長期以來便在福利政策的改善上努力,尤其更極力想要幫助女性在福利照顧的體系裡得到幫助,因此基金會便開始著力企劃這專案。至於連帶解決了社會上許多的失業問題,她則認為一方面是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也因此看出中高年齡的女性二度就業是多麼困難。

整個社區照顧福利的範圍包含保母、居家作月子人員、課後照顧人員、家事管人員(一般家庭清掃、膳食等家務)以及居家服務(到府提供老人、長期病患、身心障礙者之照顧服務)的多樣服務。王慧珠表示,所有的職類人員都必須接受專業課程,通過遴選後,由基金會的社工員陪同前往服務家庭簽約後,才能正式的開始工作。基金會所做的是免費轉介工作,以及找尋培訓師資的角色。王慧珠並認為,整個計畫推行下來原本以為失業現象嚴重的南部地區,參加家事管理的人數會比較多,結果反而是課後輔導及保母人員的培訓較多人參加。她觀察到這現象乃是對於北部的人來說,她們會認為這只是「服務業」,是一種簡單的上下班關係,但是南部人觀念還是比較傳統,會認為去人家家裡打掃、煮飯是一種好像自己是傭人,對方是主人的感覺。

住在台北市,透過基金會在今年做了四個多月的保母工作以及一個多月居家服務的王秋蓮表示,當初她會參加這專案是因為在報上看到基金會有開設保母課程,抱持著一種想與其他保母分享經驗的心態上,便去參加課程,並且在去年考取保母執照後,便參加了基金會推行的照顧人員專案。

王秋蓮說,在工作期間,她們有任何工作上的問題,都可以請教基金會,加上專案附有保險,讓她覺得工作上比較有保障,跟以前自己在私人家庭裡當保母的感覺有所不同,而且工作時段都可以跟基金會協調,很有彈性。更重要的是,她在這些工作裡面,與不同家庭的接觸之下,本身自己也有家庭小孩的她,學到許多經驗。「我覺得現在的家庭會常發生問題,我觀察到是因為家裡的老年人跟年輕人的忍耐度都不夠。」王秋蓮說。王秋蓮並且說,對她們這些學歷較低的中年婦女來說,透過基金會,找到這些工作讓她覺得好像找到第二春一樣,不會就此悶在家裡面而覺得生活無趣。

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表示,她不覺得基金會推行的案子,會讓女性角色仍然是困在家庭照顧人員的框架裡面。劉毓秀認為社區照顧人員的工作是女人去「別人」家庭工作,而不是待在自己的家庭沒有薪水沒有時數限制的作牛作馬地付出。更何況參加企劃案的女性都要加入工會,以求保障,她自己與基金會也正在要求立法院修法讓這些女性照顧人員納入勞退法的保障名單裡,這樣一來女性照顧工作不再是在家庭內部「私領域」,而是在「公領域」上受國家制度的保障。

王慧珠說,社區照顧人員的推行 是基金會將來會持續推動的重點工作 希望達到照護人員招募推廣的簡章上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