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朝弼/生命力報導】「失明對我打擊很大,但我相信只要堅持理想,每個人仍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視障書畫家廖燦誠說。民國六十九年罹患慢性青光眼後,視力逐漸喪失,讓廖燦誠放棄工作,更影響他的藝術創作。然而,廖燦誠靠著編織夢想的心,憑感覺作畫、寫書法,在筆墨間畫出自己的天空。
「雖然失明的這段過程對我打擊很大,但我還是相信只要堅持理想,每個人仍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視障書畫家廖燦誠這麼說。自從民國六十九年眼科驗光發現罹患慢性青光眼後,就此改變了廖燦誠往後的人生路途。逐漸喪失的視力,讓廖燦誠被迫放棄了任職於大同公司宣傳設計的工作,更直接影響他所從事的許多藝術創作。面對失明的打擊,他也曾感到無助,但靠著一顆堅持編織夢想的心,廖燦誠用手量取距離,憑著觸覺與記憶作畫、寫書法,在筆墨來回間畫出了自己的天空。
喜愛書畫的廖燦誠,在讀國立藝專(現台灣藝術大學)時念的是美術科西畫組。基於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熱愛,廖燦誠在學生時期與幾位同好一起成立了「墨潮書會」,彼此鑽研中國傳統的書藝創作,在藝術氣息逐漸流失的社會裡,希望能夠為中華文化藝術的推廣做出些許貢獻。廖燦誠在失明後的多項創作中自號「太極生」,引用的便是易經中太極生兩儀的意思。他說,當初到眼科去驗光時,突然發現上半邊的視野完全是黑的,配合起下半邊的視野,恰似一張太極圖,也間接衍生了「太極生」的別號。
談起了喪失視力後的生活及習畫過程,廖燦誠表示,除了生活上極大的不方便外,最主要還是心理上的調適。在失明之初,曾經好一陣子常常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意走到戶外去,後來在一次因緣際會下,進入新莊盲人重建院參加了兩年的盲人重建訓練課程,才慢慢在黑暗中找回了自己失去的信心。廖燦誠說,自己對於失明的遭遇雖然感到憂愁與無奈,卻不甘心書藝創作的理想就這麼畫下句點。於是,在廖太太的幫助之下,廖燦誠嚐試著摸索出盲人作畫的條理,並全心全意地投入創作,營造出另一種獨特的畫風。他笑著說,在那段足不出戶的期間裡,反而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
「小時候當美術老師的爸爸常常教我一些簡易的圖畫,用簡單的幾個圓圈就畫成了一隻豬,讓我覺得畫畫就像在變魔術,非常神奇,也因此啟蒙了我對畫畫的興趣。」回憶起小時候接觸畫筆的小故事,廖燦誠不禁感嘆人世無常,自己在當兵時甚至可以擔任狙擊手的視力,竟然會因罹患青光眼而失明。他現在除了作畫之外,同時也是台灣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裡盲人劇團的團員,另外也參加了盲人讀書會,並抽空學習陶藝的製作。
同樣身為視障者的新寶島視障藝文協會理事長陳國平,和廖燦誠是在新莊盲人重建院中所認識的,他認為廖燦誠在失明後卻能夠持續堅持作畫的理念,靠自己開創全新的盲人畫風,在視障者中難能可貴,算得上是一位奇人。而廖燦誠的最佳助手廖太太則表示,多年的相處與互相扶持,讓彼此的感情更加穩固,這段期間中也一同經歷了許多的困難,但總算是都走過來了。
廖燦誠的許多畫作及書法曾經多次展出,今年二月也在台北孟焦畫坊舉辦了「壬午如意馬特展」。人因夢想而偉大,廖燦誠雖然失去了視力,卻不影響他邁向理想的毅力。他說:「人生要往前走,不要一直往後回顧,什麼樣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因為路是人走出來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