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2日 星期三

婦女反戰 祈求永離受虐記憶

【記者徐展青/生命力報導】

鑑於英美侵略伊拉克的軍事關係日趨緊張,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反戰熱潮,台灣民間團體也開始串連與連署活動,表達反戰立場。台灣婦女與女性勞工團體則呼籲反戰,以保障女性的工作權,以及戰中婦女不受虐待與強暴等身心傷害的對待。

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黃素恩說,戰爭發動後,石油費率的上漲首先就會衝擊台灣的經濟環境,石油短缺將全面影響民生的食衣住行,而在現今台灣整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婦女與中高年齡層勞工往往是企業最優先考慮裁員的對象,而戰爭帶來的蕭條,就更可能使得婦女成為這波戰後失業潮的第一批犧牲者。
戰爭除了將損抑婦女的工作權外,更直接威脅了婦女的身心安全,黃素恩說,根據聯合國二月提出的調查指出,一旦開戰,伊拉克地區原有九十到一百一十萬的無家可歸游民人口,將再增加九十萬人,而也將有五百二十一萬的兒童與五百二十一萬的婦女將遭受戰爭的侵害。

「只要有戰爭,就有婦女遭強暴」,婦女救援基金會企劃周憶如表示,無論任何一場戰爭,都發生有婦女慘遭強暴或施虐的案例,而對婦女下手進行強暴的,還不分敵我軍隊的任何一方。她說,在越戰期間,不少的越南少女就曾遭到美軍與越共的強暴,而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甚至還有計劃地組織慰安婦,並設置慰安所,使婦女淪為軍隊虐待的性奴隸。

周憶如說,「戰爭對婦女的影響,首當其衝就是對人身個體的侵害」,她說,強暴雖然不同於有規模、有組織性的慰安婦,但在戰中對婦女進行強暴的行徑,與逼迫慰安婦進行性虐待,根本是一樣可惡的行為,只是兩種情景發生在不同的體制之下。

周憶如表示,在戰爭中,為了使孩童與家庭能生存下來,許多婦女被迫犧牲自己,從事高度勞動性質的工作,或在垃圾堆中拾荒,甚至從事性服務,以維持基本的生活來源。而且戰中缺乏乾淨飲水、糧食、藥品與公共衛生,一些懷孕與必須哺乳育兒的婦女因缺乏營養與妥善的醫療,經常發生難產身亡或嬰兒夭折的情形。

「戰爭是婦女永無止盡的惡夢」,周憶如說,戰後對婦女的人道援救雖然可以透過瑜珈、藝術、音樂、心理諮商等課程,治療並且重建受創婦女的心靈,但戰爭中遭虐與受強暴的經驗,卻是婦女心中永遠的傷痛。

「這次的反戰風潮也值得台灣民眾反省,重新思考我國與美方的關係,以及政府所持的立場與扮演的角色」,黃素恩表示,「日前總統府已發表聲明表示,將支持美方攻打伊拉克。而我國政府在上次美國攻打阿富汗時,以大筆金援支持美方,假設這次我國政府還要繼續補助美軍開戰,何嘗不考慮將這筆龐大資金,運用在挽救國內勞工失業問題與社會救濟之上。」

周憶如說,婦女團體以「反暴力」的觀點出發,反對戰爭暴力對婦女造成生理與心理上的傷害。黃素恩也說,反戰不應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全球人類要站起來,抗議這場用人民鮮血換來的不義之戰,共同呼籲各國政府將人民安全與世界和平視為首要的優先考量。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