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利樺/生命力報導】由陳秀宜推動的狗醫師團隊,至今已服務了許多的病患、老人與兒童,而這近三年的努力成果備受各界肯定。如今台北市建設局的動物衛生檢驗所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以結合民間的力量來促進社會服務。
「台北市狗醫師治療團隊」計劃已經開始了訓練課程,預計今年底就會增加一批新的狗醫師團隊,為醫院及收容所的老人或小孩提供輔助活動、治療。「台北市狗醫師治療團隊」是由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動檢所)與「台灣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所合作辦理的。此外,動檢所預計挑選二十隻符合標準的流浪狗供人認養,並進行訓練。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黃慶榮說,狗醫師的治療功效有很多種:第一是可以用於心理治療,就是利用牠們樂於親近人類的個性,以及牠們不會說話的特性,讓病人可以將心裡的事情吐露而不怕外洩,也就是當作最忠實的伴侶。而且除此之外還可以讓病人心情安定,這有利於心血管疾病及燥鬱症患者之護理治療工作。第二是用於生理治療。例如復健,就是讓患者丟東西給牠們撿拾,再讓牠們咬回來 ,這樣讓患者再三自主性地動作,會比他人協助性動作更有利於復健治療。
「台灣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主任蔡佩芸說,台灣的流浪狗問題相當嚴重,但我們將這些狗訓練成狗醫師並不是可憐牠,而是要證明流浪狗並不是問題,必須要讓民眾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流浪狗經過良好的訓練後,是可以成為幫助許多人的狗醫師。
蔡佩芸說,狗醫師的訓練主要是由協會負責,訓練師是由戴更基醫師來負責動物行為訓練,以及她本人一起來訓練狗狗的服從與穩定性。她表示,協會的訓練主要是依動物的行為、心理來訓練,因為狗的品種、遺傳、環境、主人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狗本身的習性或個性。例如,寵物繁殖場的狗多半都只會在籠子裡大小便,不會有到戶外去排便,這就是因為牠一生下就被關在籠子裡生活習慣了,因此牠的生活環境影響到牠的行為。
黃慶榮說,對於將流浪狗訓練成狗醫師,應該說是國人發現狗狗的另外一種利用價值,且以流浪狗當作狗醫師,資源再利用,他個人樂觀其成。只是我們必須考慮的是,這些經過訓練的狗兒,假如還是送不出去怎辦?是否又一律安樂死?還是永久飼養?一律安樂死的話,這些訓練經費不是白花了嗎?如果永久飼養,收容場所及經費又從哪裡來?這是值得思考解決之道,以免造成日後之困擾。至於動保團體是否願意加入狗醫師團隊,他說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是願意加入的。
蔡佩芸說,狗醫師的來源必須要由主人替牠報名才能參加,不太可能直接從健康、親近人的流浪狗來訓練成一批狗醫師,因為這會有一定的隱憂。正如她之前所提的,狗的生長環境、經歷都會影響到牠的行為,即使現在這隻狗看起來相當的穩定和善,但我們並不能保證牠在遇見任何人、處於任何情況下都是這個樣子。例如一隻看似溫馴的狗可能一見到五歲小孩就撲前咬他,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牠和大人在一起時是多麼的乖巧聽話,可是我們也不能斥責這隻狗凶暴,也許牠在流浪時曾受到五歲小孩的攻擊,因而會有這顆看不見的隱性炸彈。
至於這次動檢所所挑選的二十隻流浪狗是否也會有此隱憂時,蔡佩芸說,因為狗的挑選是由動物行為師和獸醫師一起挑選的,所以不太會有此擔心。而且在訓練的過程時,也會經由動物行為師發現,並且給予教導糾正。
至於在訓練課程方面,蔡佩芸說,狗和主人都需要上課。主人上的是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課程,內容主要是教導主人該如何準備事先的工作、如何和病患互動說話,以及當狗醫師生病請假或是去世時,該如何和病患解釋等等。而狗醫師的課程可分為幼幼班、先修班、高級班。幼幼班主要是訓練狗醫師的服從性,例如坐下、不動、腳側跟進;先修班則是教導狗醫師在出診時該做什麼;至於高級班則是針對狗醫師行為上的問題來作矯正。總之整個過程是要讓狗醫師心甘情願的去服從主人的指示,而不是靠獎勵或懲罰的方式。
台北市動檢所胡家寧表示,他們會提供訓練場地與一些經費。對於受訓完的狗與主人會發予證書和工作證。至於狗醫師和主人的工作是屬於義工性質,所以並沒有薪水,但是會編列志工的車馬費,而且會繼續爭取主人和狗醫師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捷運和公車)。
蔡佩芸說,未來可能會規劃訓練其他動物成為動物醫師,像是貓、兔子、鳥等等。至於未來是否會帶動其它縣市加入狗醫師行列,她表示,基於人力與經費的不足,目前是不太可能;而胡家寧表示,那就要看今年度執行的成效,才可以再來談是否該擴大此項計劃。
延伸閱讀
臺灣狗醫生
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