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劉潔穎報導】小明在感情破裂和精神不佳的情況之下,打電話到「生命線」求助,在電話那頭的他,情緒非常的不穩,諮商員發現他似乎有想要自殺的跡象,幸好,「生命線」馬上查詢他的下落,在他未停止呼吸前,救了他一命。
防治自殺是生命線跟其他諮商機構的不同之處。「當有自殺個案打電話給我們的時候,諮商員會先了解他的狀況,當確定他有自殺行為的時候,不管是以說服當事人告訴我們他人在哪裡,或是透過電信局的查詢協助,我們都會請一一九趕快去救他。」在生命線服務了十六年的葉明如表示。
諮商員多半都不會直接判定當事人有想自殺的傾向,因為既然打來就是會有些情緒,所以諮商員得學會如何用同理心接納和回應當事人的情緒,說服他們把事情的經過說出、進行開導、進而降低自殺的念頭。很多時候,諮商員甚至要從當事人微弱的聲音裡去判斷他是否有自我傷害的行為,所以諮商員的敏感度要很高,要是敏感度不夠高的話,也許原本得以挽救的悲劇就會因此發生。
「大家在這機構的共同語言就是『同理心』,且彼此接納對方」,在生命線服務許久的葉明如以前雖然是讀不相關的科系,但是進了生命線後,開始和大家一起上課,也閱讀廣泛的書籍來提昇自己的溝通能力。在這邊的工作同仁很多都曾經接受過協助,因此也樂意獻身於幫助別人的工作,她表示,若諮商員來這裡工作只是為了得到自我滿足,而不是出於無私奉獻的精神,通常會很容易灰心,而無法服務很久。
問葉明如是以怎樣的心態面對那些想自殺的人時,她吐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通常案主都是認為沒有人了解他們才會打電話來,心靈受創的他們總是以自己的觀點來看事情,所以往往只會把事情想的更糟,而這些會打電話來求助的人,就是希望藉由諮商員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以獲得心靈的抒發和解答,這時諮商員不僅要扮演聆聽者的角色,更要以關心的態度開導他們。
除了關心外,諮商員所要做的就是鎖定案主的困擾以及了解事情發生經過,再視個案情形、如個性、當時狀況、還有案主的自殺意願等,給予不同的協助,讓案主知道他們並不孤獨,還是有人關心他們。葉明如說,個性比較樂觀的人也許把心中的話說出後,自己就會想開了,問題是那些個性比較倔強和悲觀的人,說出問題後還不能化解自殺念頭時,諮商員就必須花更多的心力去開導他們、直到讓案主都能感受到他們的關懷。
這些年來,葉明如從這份工作裡看到社會價值觀不斷地改變,社會從保守到開放、開放到事事以自我為中心,都是一個過程,沒有一個固定的定點能說明以後的社會是怎麼樣。但是樂觀態度的她,認為以後的社會仍是有希望的,她相信所有情都有失去和得到的時候,這樣的信念不但幫助了許多迷失的靈魂,更在一路走來中得到自我的成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