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吳韻璇報導
因為工業的發達,科技生產的進步,有許多的傳統產業被取代而消失,傳統的染布技藝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在社區大學任教、曾在政治大學舉辦「大地之染」特展的賴鳳琴老師,鑽研茶道十年,不停開發茶染、植物染技巧,希望這項「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可以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生活。
在還沒有化學工業染料的時代,想要讓衣著有顏色,藉助的當然是自然界的植物,像是傳統的客家藍染使用大菁當染料,利用紮、綁、夾、上蠟等做法使布上浮現美麗的花紋,賴鳳琴說:「傳統的染法做起來不僅麻煩、費時,而且無法大量生產。」自然的,在工業時代來臨後,手工染布便失去了發展的空間。
喜愛喝茶的賴鳳琴,初學茶道時很喜歡邀朋友到家中泡茶,不過泡茶時難免會潑濺到桌面上,時常弄髒了茶桌上的桌巾,賴鳳琴發現,這樣不僅要時常清洗桌巾,更重要的,會讓不小心弄髒桌巾的朋友感到尷尬、難堪。心細的她想了一個好辦法,用水墨畫的技巧用茶將桌巾上色,這樣不僅看起來自然,也不擔心再多的茶潑濺在上面。
賴鳳琴此舉開啟了進入「傳統植物染」的大門,她發現用茶染的布看起來典雅、而且接近大自然。作出興趣的她自行拜師學藝,查閱許多書籍,也從茶染起步,慢慢接觸其他的植物,像是玫瑰、洋蔥、大菁、指甲花等素材,並且藉由染布,讓她認識許許多多的植物,「目前可以用來做我染布原料的植物,就多達七十幾種。」
桌巾、絲巾、圍巾、大提包到穿上身的衣服,賴鳳琴的作品包羅萬象,一開始拿來當作擺飾、餽贈朋友,後來許多學生向她拜師學藝,賴鳳琴說:「傳統染法需要相當大的耐心,縫花紋的時候,縫製跟拆線都很花時間,而且很難做出一模一樣的花紋,所以幾乎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出名聲以後,南港社大、政治大學等都希望找她做展覽,讓民眾了解到染布技術的美,尤其南港是茶山所在地,「茶山對於保存傳統茶文化卻獨缺茶染方面感到很遺憾」賴鳳琴說:「所以他們現在希望重現茶染技藝,讓大家都能看得見這些文化。」
於是賴鳳琴除了以染布品味生活,也開始意識到文化保存的使命。在政大展出「大地之染」時,便以台灣產的六大茶種:包種、烏龍、綠茶、紅茶、白毫、鐵觀音為主,染出六種風情。
社區大學教導學生時,賴鳳琴也鼓勵他們創新,希望培養出學生的興趣以後,可以有更多人來推動傳統植物染,「因為怕學生染不出顏色失望,我每次上課以前都自己試了又試,做足功課才敢上場。」賴鳳琴笑著說。學生江金基學習染布一年,表示很有興趣,會自己購買原料來做,江金基說:「我們不可以失去固有的東西,應該要好好的保存下來。」
賴鳳琴的學生也有來自服裝設計系的學生,表示設計服裝之外也應該知道怎麼手工染布;賴鳳琴還教導過一位罹患憂鬱症的學生,學習染布之後,因為花費心思,找到成就感跟自信心,他說:「我現在都不會再失眠了!」讓賴鳳琴感到很開心。
賴鳳琴也希望,可以把這些技藝散佈到每個人的家裡,讓大家貼近大自然,欣賞天然的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