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日 星期三

牧人隊 關懷弱勢家庭學童


生命力記者/林宗翰報導 

根據去年商業週刊一份「隔代兒與單親兒趨勢調查」發現,這類家庭不完整的孩子除了需要經濟援助之外,心理諮商也相當重要。唯有給予這些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及關懷,才能協助他們在成長過程走得更順利。現在有一群七年級生正默默地身體力行,利用課餘的時間到宜蘭偏遠地區的國小,為弱勢家庭的小朋友服務,他們是北市師的「牧人隊」。

有別於一般社團廣納各系學生參加,牧人隊的組成,清一色是校內特殊教育學系的同學,正因如此取特教兩字,併為一個「牧」字,始有牧人隊之名。


創隊成員之一的吳嘉明表示,他們的服務對象包含了單親、隔代撫養、中低收入戶、失業勞工等家庭的小朋友。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較處弱勢,牧人隊最大的目標在於透過情意教育與體驗學習的概念,來彌補他們先天學習環境的缺陷。情意教育是重視學生的情緒問題;體驗教育則是經過規劃和設計活動、虛擬生活情境、檢視生活面向幫助這些家庭的學童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這些學童無法完整獲得來自家庭的溫暖,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遭受挫折而缺乏對人生的正面價值,牧人隊正是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感受來自社會上的溫暖。

透過與青年志工發展協會合作,去年度牧人隊前往宜蘭幫助偏遠地區的學童,從事前企畫書的提案到課程內容,都是隊員們親身參與設計,配合系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輔以生動有趣的遊戲,培養學童建立人際關係及情緒管理的能力。隊員陳韻如表示,我們曾設計類似大富翁的遊戲,有快樂、生氣等不同情緒的格子(見圖),當小朋友走到時必須跟大家分享曾經有過的經驗,再由隊員適時引導,讓小朋友學習情緒表達,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整學期的培育計畫約十至十二週,所以隊員們幾乎是週週出隊,放假日大家還在睡夢當中時,他們早已搭上火車,前往宜蘭開始一天的服務工作。創隊剛滿一年的牧人隊,無論服務精神或工作表現都是有目共睹,在去年獲得青年關懷NPO創意大賽社會服務組的首獎。

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小朋友們從原本的生疏、排斥,到後來結業時,都把隊員們當作最信任的朋友、可以傾吐心事的對象。其中一個小朋友平時看起來很活潑,起初以為他只是家境比較清苦,在解除心防後,他才道出媽媽是家暴受害者的秘密,可見孩子一直是獨自承受著心理壓力,令人鼻酸。

也有結業後的小朋友,會三不五時打電話關心隊員,寫寫小卡片告知自己的生活近況,這些小舉動都讓隊員備感窩心。隊員何沛妮說,參與服務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便是看到小朋友發自內心的成長與改變,與其說單方面提供小朋友幫助,其實自己也是獲益良多,算是當老師前的最佳實習機會。

目前牧人隊除了固定的培育計畫外,寒暑假也有舉辦成長營,甚至不定時與其他社服機構合作,只要能力所及,他們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在關鍵的時刻拉這些孩子一把,避免因學習機會不均等,斷送孩子的大好前途。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