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梁玉芳用現場故事 報導俄國大選

【記者陸柔萱、朱庭萱╱台北市報導】聯合報記者梁玉芳,二○一二年三月到俄羅斯近距離觀察他們的大選,做了一系列的深度報導,她說:「我就是要去做外電做不到的事情,我要用台灣人的眼睛去看。」,並在同年十一月獲得第十一屆卓越新聞獎的國際報導獎。

與外電區隔 做第一現場的報導

梁玉芳會到俄羅斯採訪,是因為當時的聯合報總編輯覺得二○一二年有非常多的國家都面臨重大的選舉,像是冰島、俄羅斯、法國、墨西哥、美國等,認為這是一個議題,應該要有記者在現場觀察,帶回第一手的消息。


但是因為簽證的問題,當時去俄羅斯與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梁玉芳還是不斷的做功課,閱讀很多有關俄羅斯的資料,必須很快的瞭解俄羅斯政治的沿革,因為她認為:「你如果是當記者,你要把這個主題搞懂是很重要的。」

出發前,梁玉芳知道她必須跟外電做出區隔,要做第一現場,一定要帶回他們沒有看到的東西,所以她沒有申請克里姆林宮的記者證,而是在克里姆林宮的廣場捕捉人民的心聲跟整個國家的氣氛。

梁玉芳一開始也很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寫出與外電不同的新聞,因為她不是政治記者,但是她知道如果是寫票數、候選人等國際新聞都會做了,就不需要派一個特派記者到現場,所以她用現場的故事來寫新聞,帶回現場的聲音。

一個人採訪 有好處也有壞處

這一次去俄國採訪是梁玉芳一個人去,一開始她會擔心一個人要到那麼遠的地方,但是後來發現,其實一個人採訪也很不錯,因為之前去瑞典採訪的時候,帶著攝影記者跟製作影音的人,負責的事情就更多了,這一次覺得一個人採訪只要顧自己就可以了,想要做什麼可以馬上就安排。

但是沒有帶攝影記者一起去,相對的也是一大麻煩,因為對於相機不是那麼的熟悉,尤其是晚上的遊行,因為不會調燈光等等,所以常常拍了很多張的照片,千挑萬選只有一張能用。


近距離觀察 就像溫習台灣歷史

梁玉芳表示,在俄羅斯觀察他們的大選就像在溫習台灣以前的民主課程,不過他們多了一些新時代的元素,像是他們每個人到了反普大會的現場時,會拿手機出來拍照,直接放到臉書或是推特上面。

台灣以前反對勢力要集會都是靠祕密或是口耳相傳,現在則是靠社群網站,而且可以看出那些都是反普的民眾都是買的起手機、平板電腦的中產階級知識份子。


陌生的俄國 如何吸引台灣讀者
梁玉芳說,我覺得現場故事,或是說一個好聽的故事,就會滿吸引人的,在現場要感受到人民的聲音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

寫稿時,扣著一個主軸,用故事串起整個新聞,把訪問到的話、觀察到的事物,寫在報導中,就會有引言、有現場、有人民的話,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寫成報導,讓新聞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

雖然台灣讀者對於俄國不熟悉,但是梁玉芳用說故事的方式,寫出俄羅斯大選現場人民的聲音,讓讀者感受到俄羅斯現場的氣氛。




延伸閱讀

卓越新聞獎第十一屆得獎名單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暴動小貓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