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荒野保育 以自然回復自然

【記者萬親杰/生命力報導】為了能夠維護、還原生態環境,荒野保護協會希望利用購買、租借和委託等作法,取得土地的管理權,然後讓大自然以自我經營、運作的方式,恢復生機。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表示,協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被人類破壞的自然環境,可以回復本來的面貌。

對於協會採取這種較無為的保育作法,李偉文說:「因為人為的介入、干擾對生態環境會有影響,而大自然本身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有能力自己復原本來的自然生態」,所以協會採用這種保育作為。李偉文也說:「這是有學理上的根據的。」

輔仁大學媒體中心助教林瑩圳曾就讀生命科學系,他說:「大自然這種自我還原的能力,可能和食物鏈有關。」因為食物鏈本身不斷地在循環,如果當中有一個環節被破壞或干擾,就可能會影響到大自然的這種能力。而微生物的分解,在其中有相當的重要性。

李偉文表示,其實這樣的保育方法,並不是只圈畫出一塊保育地讓它恢復,而完全沒有人力的投入,那只是階段性的做法,目的是希望確保回到原來的自然生態。李偉文說,這樣的自然保育方式在國內還非常少見;國外則已經有很多例子,像英國有些大地主,就是採取這種方式。

協會施行保育工作,必須先取得土地管理權,李偉文說:「如果土地是公家的好處理;但是私有的就困難,有時政府要買下都很難」,像宜蘭的雙連埤,就一直存在著地主的問題。另外,協會也會說服政府購買生態遭破壞的土地,以做保育工作。

李偉文說:「人力和經費是目前協會所遭遇的困難」,因為國內有關生態保育的專業能力不夠,人力資源缺乏,法令也無法保護保育工作;而且棲地保育沒有像無尾熊、企鵝等的明星特質,募款的號召力不夠。李偉文表示,協會目前一方面積極訓練義工、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則
教育下一代,為將來的生活環境奉獻。


延伸閱讀:


1.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2.環境教育資訊網

3.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