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苡嘉、陳玟如/新北市報導】在凡事都講求快速、效率的二十一世紀中,位於新莊小巷內的手工棉被老闆,卻與這樣的想法背道而馳。陳鴻銘希望透過他的雙手,將溫暖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六十五歲的老闆陳鴻銘,出生於彰化,國小畢業後在姊夫的介紹下,到了台北當起手工棉被的學徒。一開始從最基本的打掃工作做起,陳鴻銘邊看邊學,培養耐力、打穩基礎。兩年後慢慢接觸到技術,挑選棉花、牽紗、彈棉花,從無到有學了將近五年的時間。陳鴻銘說,棉花本身的品質要好,做出來的棉被才會蓋得溫暖、用得長久。
一九七四年,陳鴻銘透過媒妁之言,與徐秀嬌共結連理,但卻在結婚後不久,遇上了石油危機。當傳統的老技術遇上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陳鴻銘也只能咬牙硬撐。當時全球經濟下滑,陳鴻銘被工廠裁員,但結了婚有了家庭要照顧,陳鴻銘賣過肉圓、煮過麵線,也靠自己經營棉被事業。後來,陳鴻銘與老婆到新莊定居,早上賣豬肉,晚上做棉被,努力撐起整個家園。
五十年的手工堅持
挑選棉花到製作的過程,陳鴻銘都親自處理,騎著摩托車穿越在市區中,載一趟四十斤的棉花,平均能做上五件棉被。舖棉、桿平棉花、裝進被單、縫上固定點,一件棉被平均得花上兩到三個鐘頭,冬天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得趕三件,但到了夏天就得想點別的出路了。
以前陳鴻銘邊賣豬肉邊顧棉被事業,直到幾年前身體開始吃不消,便專心從事自己喜愛的棉被事業,好在小孩都大了,陳鴻銘也不用操心太多。問起有沒有想過改用機器製被,陳鴻銘只用淺淺的微笑帶過,但從他的眼神中,不難體會到那份長久以來的堅持與執著。
徐秀嬌說,陳鴻銘是個老實人,製作棉被的每個過程都不馬虎,隨著媒體報導,手工棉被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徐秀嬌除了覺得光榮外,也替陳鴻銘感到相當欣慰。
用心守候 傳統純手工棉被
陳鴻銘說,手工棉被花費的時間長、利潤低,還得忍受棉屑飛進呼吸道的不舒適,現在的年輕人很少願意踏入這個行業,家中的三個小孩也無心接手這樣傳統的手工行業。外甥林群山說,雖然坦然面對即將失傳的手工行業,但陳鴻銘的心中多少還是會有些遺憾。
不追求效率、不講求速度,細心為客人縫製出最舒適、溫暖的手工棉被,是老師傅陳鴻銘近五十年的堅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