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瑋報導】舞台上,一群視障朋友們,用手中的笛子、胡琴、笛子和柳琴,彈奏出一曲大家耳熟能詳的民謠─「陽明春曉」,也讓台下觀眾了解到,這群視障朋友在音樂上的努力。
「妙音樂集國樂團」成立於二○○○年,由前法務部長廖正豪的「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中國民國身心殘障協會、前任「妙音樂集國樂團」團長曾宜臻以及中華汽車贊助成立,成員都是由文化大學國樂系畢業的視障朋友,「當初為了要找到這些前後期的學長姐和學弟妹,花了不少功夫。」現任團長張明雄說。
樂團的表演曲目,以國樂表演曲、台灣民謠以及節慶歌曲為主,也曾經出過台灣民謠曲集專輯,專輯中,有將民謠「雨夜花」改編成爵士版本,「滿山春色」加入電子音效,展現出多元的音樂特性。
參加輔大國樂社的韓仁傑同學說:「很難想像視障的朋友怎麼學習國樂,絃樂器還好,但是若是打擊或是吹奏樂器,若沒辦法用眼睛模仿別人動作跟口技,是很難抓到訣竅的。」
「妙音樂集國樂團」現在一個星期練習兩天,一次兩小時,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黃新財教授來指導指揮;團員有些是弱視,用放大鏡去看譜還可以,但是全盲的團員,就必須要把他的樂譜送到台中,請人轉換成「點字樂譜」,才能用觸摸的方式視譜練習,「所以我們團員個人練習時間都很長,光是看譜就很麻煩。」
團員之間的表演默契也很重要,團員之間各樂器的配合,除了默契之外,也需要用「呼吸聲」來跟其他團員配合,「我們在表演,總不能數一、二、三,所以就發展出這種方式來配合。」張明雄表示,到外面場地表演,也是要先了解場地特性和大小、以及團員們在台上的表演位置,以免表演時候,無法利用「呼吸聲」來互相配合。
今年五月底,「妙音樂集國樂團」應邀到中國大陸的福州、廈門等地作巡迴表演,同時也參加當地電視台的節目演出,張明雄說:「對我們來說,這次是難得的機會可以出國演出;因為出國表演,機票都是要自費的,多虧這次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有贊助,才能成行。」
目前樂團營運,最缺乏的還是經費,張明雄說,光是政府補助,還是有不足,所以不足部分,就要靠民間單位幫忙,也要靠自己樂團推出一些促銷推廣活動,才能維持營運,「政府有補助就很好了,雖然沒有很多也沒關係,但是能給大家好聽音樂,以及提供視障朋友們一個利用音樂謀生的管道,就很夠了。」張明雄笑著說。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