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4日 星期四

走入鹹菜甕 看見客家美

Ttttt 【彭雅翎報導】走進鹹菜甕客家文化工作室,一入眼的就是琳瑯滿目的客家器物,有阿嬤級的梳妝檯、流傳好幾代的甕、從前客家人家家戶戶必備的石磨,最特別的是天花板上用從前的茶袋所做的裝飾。這些都是工作室負責人彭振雄搜集十幾二十年所累積的寶貝。


鹹菜甕,是新竹縣關西鎮的舊名,關西最早原名「美里庄」,在嘉慶年間改為「咸菜硼」或「鹹菜甕」。因為當地是台地地形,又位於馬武督溪、牛欄溪會合處,地勢低,整個地形就像一個甕,而當地的客家人常製作鹹菜,所以稱為鹹菜甕。在日據時代,因客家人鹹菜的音,近似日本的關西,故將鹹菜甕改成關西。


彭振雄是土生土長的關西客家人,從國二就開始搜集和客家有關的文物,常常別人不要的櫥子、桌子他都視為珍寶,也會向別人收購他們不要的客家文物,為什麼對這些東西這麼著迷?「我也不知道,可能我身上流著客家人的血吧!父母親對這些東西都沒有興趣,唯獨我,看到這些舊有的客家文物就覺得好親切、好懷念的感覺」彭振雄說。

成立工作室則是最近二年的事,彭振雄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成立工作室,並用他所搜集來的文物佈置工作室,想藉此向大家介紹客家文化、介紹關西。彭振雄說:「我最大的心願是能找一個類似客家三合院的老房子,將我搜集的東西放置在它們原有的位置,像爐灶、吃飯桌等就應該放廚房,就是將一切器物還原,建構一個傳統的『客家夥房屋』。」彭振雄說還原,才能向後輩子孫清楚的介紹客家文化,它不只是懷念,更有傳承的意味。

彭振雄說來參觀工作室的主要是七、八十歲客家老人,「他們常常一進來就駐足一、二個小時,像在懷念什麼似的」,工作室其實只有二坪大,能讓那些老人一待就是一、二個小時,主要還是因為彭振雄所搜集的那些寶貝,「許多老人家一邊看著那些客家的甕、桌子,一邊就懊悔了起來,他們說:『啊!這些東西我以前老家也有,可惜就是沒有留起來』。」工作室提供老一輩的客家人一個懷念過去的地方,對中生代的客家人則提供一個教育下一輩客家文化的場所。

住在關西鎮、今年四十二歲的溫美惠就說:「這個工作室一進去給人很親切的感覺,看到這些東西,就像回到小時候還住在三合院的日子,我要帶我的小孩過來,讓他們看看從前的客家人是怎麼過日子的。」

如何向外界來介紹鹹菜甕的美,一直是從小生長在關西的彭振雄最關心的事,彭振雄說:「想到關西,你會想到什麼觀光景點?六福村?小人國?還是那些觀光農場?我想的不是這個,關西沒什麼著名的特色,但這不代表關西沒有美麗的地方,事實上關西的美是要深入去發掘的。」

關西地方鄉土文化協會目前已經在關西發現六條日據時代的古道、十三棵百年古樹、七座古吊橋,「這些古道、古吊橋都和關西的歷史有關,隨便一個都可向遊客介紹好久」彭振雄說。目前協會將這些景點規畫成數條導路線,並有專業的解說員,有興趣想深入瞭解關西的遊客可事先與協會聯絡,預約導覽的時間。

除了利用工作室和網站來宣傳客家文化外,身兼關西地方鄉土文化協會理事長的彭振雄也會辦些活動來介紹客家文化,在今年四月他們就準備在一系列的油桐花季活動中,為關西爭取一個約二天一夜的活動時間,向大家來深入的介紹客家文化介紹關西。

延伸閱讀:
1.今地探古~命名原則溯源
2.鹹菜甕客家文化工作室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