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陳敏如報導
哇咧星樂園是由「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簡稱校園團契)所創辦,後來則進一步與「基督教青年歸主協會」策略聯盟,共同經營這個非營利的青少年網站;雖然是一群基督徒所創立的,但不僅是藉由網路來傳福音,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關懷許多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在這個網站上非基督徒的比例相當高,而註冊的會員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國高中生,《哇咧》的許多架構都是為學生們所設計。
《哇咧》每年針對學生的需求設定不同的核心主題,去年是「自我價值」,希望可以給予學生自我肯定、尋求自我的目標,例如《哇咧》在去年所設計的「愛的聖誕」,它是在網路上的一個活動,內容有許多愛的小故事、小說連載和邀請參加教會活動,透過留言版大家彼此討論、分享;而今年則是「與人和好」,目的是讓學生思考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每個月也會針對主題舉辦相關活動,例如一、二月份就設計「年獸忘記了」,這個活動是希望學生們發揮愛心,關心心情不好的網友或寄一篇好文章給你的網友,最實際的便是鼓勵學生打一通電話給好久不見的朋友。
在這個網站中,比較特別的是有一群名為「守護天使」和「秘密輔導」的服務志工,他們輔導與關心的對象是在《哇咧》中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而擔任「守護天使」的大部分是在學的基督徒學生;「秘密輔導」則是較年長、教學上有多年經驗的前輩。輔導組組長潘蘭馨說明,其實許多學生是需要有人陪伴的,與他們聊聊天、聽他們抱怨,通常就能紓解他們許多壓力,有些真的很無助的學生則會以寫信或是主動尋求幫助。
「目前青少年最常尋求幫助的就是感情問題」,潘蘭馨說,「現在的學生其實很早就會遭遇到感情上的問題,曾經有一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就因為失戀兩次想要自殺,必須一直輔導,給予正確的觀念。」大部分的學生其實都能夠分辨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對的,但是知道和做到通常是兩回事,有時候輔導和天使們必須不斷的關心和觀察,才能發現最深層的問題。
擔任守護天使的吳信達表示,他會不定時的關心學生,在《哇咧》中,學生們有自己的網路日記,如果願意與大家分享生活點滴,可以選擇公開;相反的,也可以隱藏保有個人隱私,吳信達藉由看他們的日記了解他們最近發生什麼事,給予他們一些意見或分享個人經驗,但除非學生主動發出求救的訊息,否則也只能在能力範圍內陪伴他們;而在網路上,男生又顯得更為被動,不輕易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不論是關懷或是輔導,志工們都必須更有技巧或是耐心,因此《哇咧》也會舉辦受訓課程和網路上的進修課程,讓他們更有能力來處理各種問題。
「如果這個個案的問題已經不在我們處理的範圍內,我們會轉介給其他團體或協會」,潘蘭馨強調,需要轉介的例子其實不多,但是仍然會有類似家暴、未婚懷孕等需要專業人員協助的案子,《哇咧》常常是扮演學生們與專業團體中的橋樑,但與他們維繫關係並不容易,有時候志工們會想要進一步的幫助,但由於網路的隱匿性,學生臨陣退縮、避而不見的事件也時有所聞。
「在網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媒體大亨,網路可以個人化、多元化,但也代表會更混亂」,潘蘭馨說,也正因為這樣,青少年的價值觀偏差相當嚴重,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懷他們,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人一起投入網路輔導的行列。
延伸閱讀:
1.哇咧星樂園
2.生命力報導「哇咧星樂園 網上最溫暖的家」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