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9日 星期四

新社會學生鬥陣 反對教育商品化

【記者林純禎/生命力報導】

「新社會學生鬥陣」,簡稱「新學鬥」,是由世新大學草根工作室、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室、台灣研究社、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田中央文藝工作室、中興大學黑森林工作室,這四所院校、五個社團組成的。「鬥陣」含義有二; 其一,「鬥」是鬥爭之意,即為了反抗不公義、不平等的壓迫,以實現新社會的理想,其二,「鬥陣」用台語發音,即是國語的「一起」,擴大來說,學生運動不是孤單的某個社團組織,而是團結與集體的行動,在追求新社會的道路上,極盡所能地爭取最多的大學生加入「新社會學生鬥陣」,結合學生的力量,來改變社會不平的面貌。

才成立一年多的新學鬥,就已積極參與許多社會議題,包含台灣農業議題、反戰反核議題、勞工問題、反私有化議題、學生教育議題、反智慧財產權議題、性別平等議題、災區民眾議題等等,並常常與社運組織合作,共同關注基層人民生活與學生的權益。今年更在維持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下,站出來投入反高學費的行列,爭取學生應有的權益。

新學鬥北區代表黃國治表示,自從教育部力行「教育自由化」政策,政府美其名是放下權力,不干涉各校的發展,讓學校更多元、更自主,但實際上,為適應「教育自由化」政策,諸如:校方學費調漲的限制鬆綁、減少教育經費的補助、公立大學法人化等等,學生卻得到越來越差的學習環境。他說,教育經費遭刪減,使得校方轉而從學生著手,提高學費,來填補各大專院校教育經費之不足,這使窮苦學生們拒擋於大學豪門之外,或淪為「打工為主、就學為輔」的「部分工時」勞動者,影響了求學的品質。

黃國治說,在順應「自由化」的潮流中,不論公私立大學都開始努力想辦法自負盈虧、將本求利,如此一來,校園變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校方以追求最大利潤作為目標,導致教育商品化,嚴重損害學生的受教權益。他說,今年經立法委員揭露多所私立大學的盈餘都上億元以上,然而許多學生卻必須靠助學貸款來繳學費。可見在教育自由化的時代裡,原本屬於公共性質的教育事業,現在卻淪為企業集團的私利所主宰,學生的權益儼然已被財團的利益所取代。所以他們必須站出來,提出反高學費的主張,呼籲每個學生,注視自己應有的權利。

黃國治說,雖然並非每個學生都受到高學費的影響、承受打工的壓力,但教育是基本人權,更是基本需要,有快快樂樂的學習,才有美好、希望的未來,這是政府照顧每個人民需要的根本責任。所以,即使受教權不平等的影響只在部分清寒的家庭中發生,但這都屬於社會不公義的現象,需要積極地被改變。

因此,他們和新世代青年團、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等組織合作,藉由各種反高學費的演講、說明會、抗議行為,來宣傳他們的理念:「現行的高學費政策讓我國教育往『商品化』、『市場化』的方向走,有錢人可以受到好教育,沒錢人就不行。」黃國治表示,他們將繼續聲援反高學費運動,希望能喚醒全國大學生正視


延伸閱讀:


1.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2.新世代青年團

3.新社會學生鬥陣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