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1日 星期二

佳巴暮暮 邵族文化重建的推手

【生命力記者/謝錚誼報導】「我最大的志願,就是當一個終身的原住民人權工作者,把邵族文化整合起來。」巴努.佳巴暮暮肯定的說。

巴努從小在德化社長大,父親是族裡的男祭司,也是頭人(邵族人對頭目的稱法)。當時的德化社仍是以務農、種田為主,族裡教育觀念並不盛。在小時候的他不愛讀書,但到了國小五年級,巴努開始對讀書感到興趣,成績相當的不錯,後來他順利地考上南投高中並進入淡江大學銀行系就讀,成為族裡第一個進入大學就讀的知識份子。

巴努表示,他的原住民人權觀念是來自「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原權會)以及國際原住民會議。原權會曾經舉行過多次大規模的原住民運動如「還我土地運動」等,抗爭原住民土地長期以來遭受外來勢力而被變相剝削。透過原權會,他逐漸了解台灣原住民黨外運動的歷史,也曾經擔任過原權會的副會長。之後,他代表原權會參加「亞洲原住民組織」(AAPP)的籌備大會,擔任大會裡的執行幹事,隨後還代表AAPP參與聯合國原住民工作組(Working Group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在日內瓦所召開的會議,討論國際原住民人權、土地、生存空間等議題。

長期參與原住民事務的經驗,對於巴努後來推動邵族文化重建有很大的影響。巴努表示,「基於人人生而平等的觀點,原住民的權利是應該被尊重的,不無論是土地、語言、傳統文化,或是族群生活空間。在國外原住民人權的推動已經形成一股浪潮,但反觀台灣,邵族正名與列入原住民第十族的的呼聲卻沒有得到妥善的回應。」因此,結束原權會工作之後,巴努與一群關心邵族文化的學者成立了「邵族文化發展協會」,作為邵族對外發聲的管道。

巴努緩緩的說著,「邵族雖然接受漢文化的影響很深,但直到今天邵族仍然保有傳統的祭典、祖靈信仰的觀念、傳統的編織技術跟語言。可是,漢化的影響也使得愈來愈多的邵族人不會講自己的語言,對自己文化沒有認同感‧‧‧。」嘆了口氣,他神色黯淡的說,「漢化歸漢化,但我們身體流的是邵族的血啊。」

巴努表示,現在協會已經建立完整的邵族祖譜,歷史田野調查的部份也持續進行中,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是成立邵語教學班以及傳統技藝的學習。此外,許多長者也殷切的期盼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能夠將邵族文化重建起來,特別是在語言方面。他神情嚴肅的說,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消失,就表示文化消失了,因為原住民文化是藉著語言承傳給下一代。

藉由協會,巴努希望邀請長者開班講課,教邵族母語、編織、傳統技藝以及邵族的歷史。「因為我們的文化都在長者身上啊,我希望藉由一代傳一代的方式,將我們的文化延續下去。」巴努如此的表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