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早期療育之路 需要全家支持

DSCN2031~~ 【記者張婷臻/台北報導】不是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健康正常的。伊甸內湖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開幕的專職督導張惠婷說,在零到六歲的兒童中,如果有發展遲緩、先天性疾病或是過動傾向、自閉傾向的小朋友,都需要透過早期療育,幫助他們身心狀況正常發展,讓他們可以和普通的小孩一樣快樂長大。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了於區域就近照顧發展遲緩兒童,決議推動社區式服務,已經在台北市設立了六個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內湖區早期療育資源中心則是今年剛從松山區早期療育資源中心獨立出來,專為內湖區有需求的家庭服務。這裡除了有社工人員,還有特教老師,只要家長有需要,都可以帶著小朋友前來諮詢。「不過有的家長怕讓小孩出門,所以我們也可以到宅服務。」張惠婷說,先到家裏讓家長瞭解資源中心可以提供哪些協助,介紹他們和其他家長認識,會比較容易讓小朋友試著走出家中。
雖然早期療育的資源越來越多,可是並非每個家庭都可以一開始就很順利。張惠婷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年前有一個早療兒童的媽媽,都帶他到醫院做治療,不過家裏的人卻認為小孩子應該順其自然發展,大力反對,讓這個媽媽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會想要自殺,但還是堅持帶小朋友做治療。直到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張惠婷,才知道不是只有到醫院這種方法。除了透過治療,教育對早療兒童也很重要,療育老師可以告訴她在生活上,應該如何和小朋友相處。

醫院的治療方式和療育中心最大的不同在於,醫生並不會去關注家長與早療兒童之間的親子關係,張惠婷說,比如今天這個小孩是自閉症,他就開自閉症的藥給家長,比較不會去告訴家長怎麼跟小孩子互動,但是療育中心會對整個家庭做評估,透過實際的治療器材,讓爸媽實地學習如何與早療兒童相處,例如透過接觸治療球,可以促進早療兒童的聽覺跟視覺,讓學習更有效率,療育中心的方法會比較活潑。

「整個家庭的支持,對早期療育來說是很重要的。」張惠婷說。在接受早期療育的一到兩年間,這個媽媽也試著和其他家中有早療兒童的家長交流,讓她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在社工人員的協調和支持下,家中也不再反對小朋友做治療,甚至會一起來參與早期療育的講座,現在這個小朋友狀況已經進步了很多。

張惠婷表示,雖然早療兒童可以帶到一些早期療育的機構來做療育,但是身邊的親友,才是最常接觸他們的人。張惠婷說,如果周遭親友中,有需要早期療育的小孩,我們應該要瞭解小朋友的狀況,學習如何和他們互動,但是在心態上,也不用把他們想得太不一樣,他們還是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純真。「最重要的是有開放的心去接納他,透過實地相處就會瞭解他們。」張惠婷笑著說。


延伸閱讀

台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各縣市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中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