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山地輔導營 原住民小孩不寂寞

【記者田芸佳/生命力報導】參加山地暑期輔導原住民小朋友活動的張恩欣說,當時她忽然有一種很深的感觸,她的成長背景跟眼前的原住民小男孩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參加這個活動,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因為這個活動,她所得到的遠甚於她所付出的。張恩欣說:「明年,我一定也不會缺席!」

真耶穌教會在每年的暑假都會招募教會裡的大專生,為原住民小朋友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山地暑期輔導活動。活動負責人李小姐表示,這個活動已經延續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李小姐說,當初是因為考慮到很多原住民父母都到外地工作,有些甚至從事遠洋捕魚的行業,更是半年到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就算留在家鄉,大都也是從事勞動階級的工作,像是果農等等,每天都非常的忙碌。平常孩子們上學還有老師們的管束,生活上或功課上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請教老師。

不過,一旦放暑假,家裡就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小朋友,而爺爺奶奶都只會聽講母語,但這一代的小孩對母語都已經不熟悉了,所以除了代溝之外,和祖父母之間更有言語上的隔閡。以至於原住民小孩在暑假這段真空的時期面臨無人照料,甚至無所是事、荒廢學業的情況。

有鑑於此,教會特地在全省開了七個班輔導原住民的小朋友,分別在大溪、東勢、埔里、成功、碧侯、新山和山里,並且今年還為了平地的原住民小朋友在南崁加開了一班,招收國小五六年級到國三的原住民小朋友。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在一個月的時間都必須住在教會裡。

就讀東吳大學三年級的張恩欣今年已經是第二年參與這個活動了,她表示,教會在每年寒假就會為山地暑期輔導招生,歡迎有熱誠的大專同學們報名,但報了名不一定就能參與,接下來還需要通過一連串的筆試面試還有試教,才能擔任老師參與暑假輔導原住民小朋友的活動。

張恩欣說,她被分配到台東成功,和其他九位老師一起輔導原住民小朋友。每天早上老師們會幫原住民小朋友預習學校的功課。接著是母語教學,因為現在的原住民小朋友很少會說自己的母語,為了保存原住民的母語文化,教會特別請當地人來幫小朋友上課。由於成功當地的原住民都是阿美族的,所以每天早上的母語課程就是教阿美語,張恩欣驕傲的說:「我現在阿美語的程度可不輸很多的原住民小朋友呢!」

下午的課程就類似小學的社團,原住民小朋友依自己的興趣分組,張恩欣說,共分為野外求生、紙雕、還有由她自己負責的美勞三組,希望可以教導小朋友學會其他的才藝。除此之外,還有小朋友們最愛的聯課活動時間,他們可以自由的打球、下棋和玩耍。而晚上的聚會時間,除了教小朋友們唱詩歌以外,還會不定期的辦一些專題講座,像是「兩性教育」和「族群文化的認識」,還有像是「升學之路」,他們這些老師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原住民的孩子升學。

「我們的活動,其實就像是一個小型學校的縮影。」張恩欣表示,參加活動的孩子們會在每個禮拜五的中午回家,到禮拜天的晚上再回來,在這期間,老師們就會到小朋友的家裡作家庭訪問,實際了解每個小朋友的狀況。到了活動末期,還會舉辦運動會和親子日,邀請家長們來教會親師懇談,同時也驗收孩子們學習的成果。

提到會來參加這個活動的原因,張恩欣回憶,第一年參加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聚會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了什麼哭了起來,她帶小男孩到外面聊了很久,小男孩慢慢停止哭泣,後來兩個人坐在草地上,她抬起頭發現滿天的星星,她驚喜的對者小男孩大喊:「你看!滿天的星星,好美喔!」沒想到小男孩卻一臉不解,笑著對張恩欣說:「這有什麼稀奇,每天都看得到啊。」

張恩欣說,當時她忽然有一種很深的感觸,她的成長背景跟眼前的原住民小男孩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參加這個活動,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但現在他們卻坐在一起看星星,這是生命中難得的經驗。因為這個活動,認識了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認識的人,還能跟他們一起成長,她認為她得到的遠甚於她所付出的。張恩欣說:「明年,我一定也不會缺席!」


延伸閱讀:

1.真耶穌教會

2.原住民族資訊網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