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明心/生命力報導】澎湖,這個人口不到十萬的離島,從台北坐飛機去只要五十分鐘,但所獲的得資源卻和台灣本島差了很多。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智障者家長協會幫助了許多心智障礙者,活出自己的未來。澎湖人口不到十萬,就有兩百五十五個家庭有智障者。目前共有十七位從輕度到重度智障不等的心智障礙者,在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接受就學及就業的輔導。他們從前是家長放棄的孩子,現在卻活的快樂有意義。
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一群家有智障者的家長聯合起來,希望可以透過協會的成立,輔導這群心智障礙的孩子就學及就業。然而澎湖民眾在觀念上較為傳統,加上地處離島,智障者家長協會在計畫的推行上更是困難重重。
「在澎湖,大多數的智障者家屬,對孩子的期望很低,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澎湖智障者家長協會輔導員同時也是聯合勸募專案人員的高金蘭說。澎湖這個只有不到十萬人口的離島,民風還是相當的保守,很多智障者家屬還是認為家裡出了這麼一個孩子,是一件丟臉的事。要如何突破家屬的心防,讓他們知道身心障礙的孩子,也是可以活的又快樂又有尊嚴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很多家長一直抱有這樣的心態:智障的孩子的一生,只要吃的飽飽然後自然老化死去,所以不肯讓家中的智障者接受協會的職業訓練。為了說服這些家長,高金蘭曾經親自帶著協會裡的學生進行家庭訪問,讓智障者的家長明白,原來智障者也可以過的這麼充實而快樂。
在澎湖地區,多數智障的孩子最多只能念到高中或是高職的特教班,而他們畢業後的出路比起一般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輔導智障者就業成為智障者家長協會最主要的工作。目前協會所辦的職業訓練以大樓的清潔打掃工作和洗車服務為主。他們的洗車中心和澎湖縣政府的地下停車場合作,獲得很好的評價,未來也將把服務範圍拓展至一般民眾。
「離島的資源不足,已經造成我們營運上的困難」高金蘭說,目前澎湖智障者家長協會每年固定接受澎湖縣政府20萬元的補助,而聯合勸募的補助款也不是年年都有。為了拓展善款來源,他們也很積極的在澎湖當地舉辦募款活動,但是成效似乎不是很好。高金蘭說,澎湖的民眾捐款給廟宇比捐款給社福機構來的大方的多。
但還是有一位住在嘉義的民眾已經連續三年,每個月固定捐款一百元給他們,收到來自台灣本島的愛心,高金蘭說,「我們所有的輔導員和學生都很感動」。
明年澎湖縣身心障礙者大樓將會完工,所有澎湖縣立案的社福團體都可以使用。智障者家長協會希望可以在大樓內成立加工廠,增加協會裡學生的就業機會。另外,由於目前澎湖所有的蔬果都是從台灣本島運送過去,同時也參考了其他縣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成果,他們決定朝種植「有機蔬菜」發展。
延伸閱讀
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