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余子豪、吳詠琳/台北市報導】華人民主書院二○一一年於香港註冊創立,其創立宗旨主要是透過網路授課來普遍華人社會的民主化。現在兩岸三地華人社會的民主進程正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華人民主書院嘗試用網路打造一個華人的溝通平台,促進華人地區民主運動的知識交流。書院更邀請了中國海外、香港和台灣的專家和學者,從政治學、法治與人權等的學術範疇來分析和解構華人的民主發展情況,並透過在港、台兩地辦演講與座談會使更多年輕一代了解民主。
為推廣民主 實行免費教學
華人民主書院跟一般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同,其教學方式主要是透過網頁發佈影片供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從而使普通公民學習到大學課程的知識。書院目前總開設十二門不同的課程,包括「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公民記者實務工作坊」、「華人社會的民主運動:台灣與香港」、「澳門政治發展」、「民主相對論:搜尋中國民主化動力」等。所有課程的目標是要使新一代的青年學習到民主的義理,並推廣到各個華人社會。
此外為了在課程上能做到大學的標準,華人民主書院的老師主要是聘請大學教授及專家授課,書院會支付一定的酬勞,可是也有些老師是義務教學的。老師們按需求在不同地方拍攝授課影片,例如選擇特定場所拍攝或者是回書院辦公室拍攝等,最後把教學影片傳上書院網站授課。書院營運經費主要來自民間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公眾小額捐款。
課程推陳出新 理論實務齊施授課
此外為了在課程上能做到大學的標準,華人民主書院的老師主要是聘請大學教授及專家授課,書院會支付一定的酬勞,可是也有些老師是義務教學的。老師們按需求在不同地方拍攝授課影片,例如選擇特定場所拍攝或者是回書院辦公室拍攝等,最後把教學影片傳上書院網站授課。書院營運經費主要來自民間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公眾小額捐款。
課程推陳出新 理論實務齊施授課
華人民主書院目前開設的課程有理論性的,也有應用性的。書院的課程跟大學課程相類似,分為不同深淺度,而為了使知識能緊隨民主的潮流,書院每個學期均會開設新的課程。
其中公民記者實務工作坊則屬實務性課程,主要是以培訓公民記者為目標。透過一學期十四節課,讓學生學習如何寫作新聞稿、攝影及編輯等技巧。例如由資深攝影記者謝三泰主講的新聞攝影課程,就利用了不同的新聞照片向學生講解新聞照片的特性,如何區別新聞照片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報導現場找出拍攝對像。此外又如莊豐嘉老師的新聞寫作和標題製作課,他除了用電腦投影真實新聞稿的內容來教授下標題的正確方式之外,他也詳細地講解了新聞稿文體的具體寫作方式。這些課程的內容會由不同的老師授教,務求學生能從不同的教師身上學到不同的經驗和知識。例如教授攝影的除了謝三泰老師之外,還有曾獲第十屆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紀錄片導演劉桂蘭與《新頭殼》網站主編李惠仁等。
學員瀏覽全自發 望公民自我學習
由於華人民主學院課程是對外開放的,學生之參與全為自發性。有時只能憑網站瀏覽量查看統計有多少人觀看課程影片,因此不能統計確實的學生人數,也不能確實地量化書院作出的貢獻。
可是透過如王丹老師臉書中發帖的內容,可看到有些人會對課堂上的某些議題感興趣,從而在臉書上討論。還有的是演講和討論會,如每星期舉辦的「中國沙龍」,沙龍多數設有即時對答的環節,學員可以在討論會和演講中與老師及演講者互動,交換意見。
王興中是華人民主書院台灣辦事處的秘書長和負責人,他表示雖然稱「書院」但現在並沒有真正招收學生,書院在第一年時曾試過辦選課,網上視頻要選課才能看到,但考慮到書院主要目的是「推廣」,所以乾脆開放網上視頻教學,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影片,而且所有課程都是免學費的。
大陸網路封鎖 推廣至對岸較困難 華人民主書院已創辦兩年,在推廣民主理念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困難,其中大陸的網路管制是推動民主思想傳播的一大障礙。書院主要鎖定的族群為年輕世代,而因為網路封鎖大部份中國人卻很難透過華人民主書院的網路平台來了解西方與其他華人地區的民主發展。
近兩年來,中國大陸落實網路實名制,像是申請微博等社交工具,基本上都要求用實名註冊,而有些網站更會要求上傳照片。不管是對民眾維護基本權益的自發運動或是對網路的檢查封鎖,整個趨勢在大陸愈來愈緊縮。從大陸來台的交換生李同學表示,雖然自己並不經常流覽書院的網站,但是也能感受大陸網路封鎖的限制,有很多想去的網站都上不了。
另外書院在行政和宣傳方面也面對著困難。在排課方面,書院受到資金限制,因此無法一下開設太多課程供學生選擇。此外,曾經擔任過華人民主書院義工的台大學生範俊朗認為書院目前的宣傳仍不足夠 主要是靠人際傳播的方式來推廣民主,所以效果並不顯著,這方面在未來是有待改善的。
未來配合實體教學 擴大傳播效果
華人民主書院目前仍是一個虛擬的機構,王興中說,書院短時間內並不會發展成為一個實體的機構。在未來的規劃方面,書院會以民主運動的發展為依據,課程會不斷的推陳出新,更會考量到實際上的需要,比如中國一般的青年學生或是公民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教材,然後慢慢研究開發。
其中公民記者實務工作坊則屬實務性課程,主要是以培訓公民記者為目標。透過一學期十四節課,讓學生學習如何寫作新聞稿、攝影及編輯等技巧。例如由資深攝影記者謝三泰主講的新聞攝影課程,就利用了不同的新聞照片向學生講解新聞照片的特性,如何區別新聞照片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報導現場找出拍攝對像。此外又如莊豐嘉老師的新聞寫作和標題製作課,他除了用電腦投影真實新聞稿的內容來教授下標題的正確方式之外,他也詳細地講解了新聞稿文體的具體寫作方式。這些課程的內容會由不同的老師授教,務求學生能從不同的教師身上學到不同的經驗和知識。例如教授攝影的除了謝三泰老師之外,還有曾獲第十屆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紀錄片導演劉桂蘭與《新頭殼》網站主編李惠仁等。
學員瀏覽全自發 望公民自我學習
由於華人民主學院課程是對外開放的,學生之參與全為自發性。有時只能憑網站瀏覽量查看統計有多少人觀看課程影片,因此不能統計確實的學生人數,也不能確實地量化書院作出的貢獻。
可是透過如王丹老師臉書中發帖的內容,可看到有些人會對課堂上的某些議題感興趣,從而在臉書上討論。還有的是演講和討論會,如每星期舉辦的「中國沙龍」,沙龍多數設有即時對答的環節,學員可以在討論會和演講中與老師及演講者互動,交換意見。
王興中是華人民主書院台灣辦事處的秘書長和負責人,他表示雖然稱「書院」但現在並沒有真正招收學生,書院在第一年時曾試過辦選課,網上視頻要選課才能看到,但考慮到書院主要目的是「推廣」,所以乾脆開放網上視頻教學,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影片,而且所有課程都是免學費的。
大陸網路封鎖 推廣至對岸較困難 華人民主書院已創辦兩年,在推廣民主理念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困難,其中大陸的網路管制是推動民主思想傳播的一大障礙。書院主要鎖定的族群為年輕世代,而因為網路封鎖大部份中國人卻很難透過華人民主書院的網路平台來了解西方與其他華人地區的民主發展。
近兩年來,中國大陸落實網路實名制,像是申請微博等社交工具,基本上都要求用實名註冊,而有些網站更會要求上傳照片。不管是對民眾維護基本權益的自發運動或是對網路的檢查封鎖,整個趨勢在大陸愈來愈緊縮。從大陸來台的交換生李同學表示,雖然自己並不經常流覽書院的網站,但是也能感受大陸網路封鎖的限制,有很多想去的網站都上不了。
另外書院在行政和宣傳方面也面對著困難。在排課方面,書院受到資金限制,因此無法一下開設太多課程供學生選擇。此外,曾經擔任過華人民主書院義工的台大學生範俊朗認為書院目前的宣傳仍不足夠 主要是靠人際傳播的方式來推廣民主,所以效果並不顯著,這方面在未來是有待改善的。
未來配合實體教學 擴大傳播效果
華人民主書院目前仍是一個虛擬的機構,王興中說,書院短時間內並不會發展成為一個實體的機構。在未來的規劃方面,書院會以民主運動的發展為依據,課程會不斷的推陳出新,更會考量到實際上的需要,比如中國一般的青年學生或是公民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教材,然後慢慢研究開發。
王中興又指出,書院將來可能會結合一些實際的教學,透過面對面的實體活動來傳播。書院在台灣和香港都有設辦事處,在台灣,課程會推廣到一些社區學校,目前書院每個星期都會舉辦兩次由王丹主持的「中國沙龍」座談會;在香港,書院也會在各大學舉辦講座和座談會等活動,希望透過不同方式盡量傳播訊息予大陸的學生。而大陸方面,書院會盡能力把民主訊息滲透到廣泛的中國地區。除了網路教學,將來書院更配以實體教學,希望能把民主理念傳達的效果擴大。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