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可嘉、黃桓瑜/台北市報導】將球舉起,瞄準目標,奮力一丟。這樣一串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於在啟智學校內練習地板滾球的學生來說,卻是一項耗盡心思與體力的運動。坐在輪椅上的林佳穎與楊承閎,任何一個小動作在旁人看來都是那麼的不容易,但他們對地板滾球的熱情,卻為他們帶來了生活不可或缺的力量。
動作少 注重技巧與策略
地板滾球源自於希臘的一種古老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一種比賽準確度的運動。經過幾世紀的演變,現今的地板滾球以一顆白球作為目標球,選手可分為一隊一人或一隊多人,隊伍間相互擲出滾球競賽,哪一隊所擲出的球最靠近目標球就得分。一場比賽四到六局,積分高者獲勝。
地板滾球發展至今,演變成了一種不需要太多肢體動作的運動項目,即使需依靠輪椅行動者也可以參與。由於主要靠技巧與策略來贏球,對於需要運動與復健的腦性麻痺患者或肢體障礙者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在二○○三年開始在全台推動地板滾球運動,地板滾球所需的肢體動作簡單,場地、器材取得也相對便利。腦性麻痺患者在練習地板滾球的過程中需要集中精神,仔細描準目標球後再擲球,藉此可以訓練腦性麻痺患者的體力、智力、情緒控制,平時也能作為休閒娛樂,並藉由分組練習來學習團隊合作。
充滿熱情 不畏困難
今年十八歲的林佳穎出生時是一名早產兒,由於細菌感染導致他腦性麻痺,至今都要靠輪椅活動。十二歲時進入台北啟智學校就讀後開始練習地板滾球,到現在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周一的下午是啟智學校練習地板滾球的時間,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坐著輪椅在場中央練習擲球。而場邊的林佳穎也在練習,但因為腦麻造成的肢體障礙程度不同,林佳穎沒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可以把手高舉,所以他的輪椅前有一個像是溜滑梯的軌道,林佳穎看準擲球的位置後,需要請人幫他把軌道對準目標球,再將自己的球滾下。
身體無法自由活動,說話也不像一般人那樣靈活,但談到地板滾球林佳穎便馬上露出滿臉笑容。他說,地板滾球耗的是他的腦力、眼力,再來才是體力。因為要將球丟得靠近目標球,每次都要看得很仔細,才能確定方向出手擲球。但這些練習起來都不算困難,真正讓林佳穎害怕的是緊張的心情。每次比賽時面對與其他選手競爭的壓力都讓她快喘不過氣,但也就是有想獲勝的心情才會感到緊張。林佳穎將這樣的心情轉為成功的動力,在許多比賽中都得到了優異的成績。得獎的次數多到她自己都要記不起來。她回想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比賽就是二○一○年的全國身障運動會,林佳穎在地板滾球雙人組比賽中拿到了銅牌,個人賽中更是拿下了金牌,同年她還拿到了總統教育獎。林佳穎說,他很喜歡玩地板滾球,贏得比賽讓他更有自信,但不會侷限自己一直從事這個運動,未來還想挑戰更多不同的事物。
激發熱忱 建立自信
與林佳穎同齡的楊承閎也是一位地板滾球好手,高一才開始練習地板滾球的他,至今已經出征了不少比賽。他在二○一二年全國身障運動會地板滾球項目中拿到了銅牌,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成績。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楊丞閎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擲球,他說練習時並不覺得有什麼困難,只覺得很好玩,但因為沒有感到挑戰性也就比較無法引發他太大的興趣。由於在學校時都是同學們一起練習,但在正式比賽中,場上只會有選手與評審,家人或是老師都不能靠近。楊媽媽說,第一次的大型比賽就把楊承閎嚇到了,看到嚴謹的比賽現場讓他退卻,直嚷著不想比賽。在楊媽媽細心安撫後,楊承閎才願意回到場上繼續比賽。因為媽媽的陪伴與鼓勵,楊承閎現在面對各個比賽都願意嘗試,優秀的名次所帶來的信心也讓他對於地板滾球越來越有熱忱,平時練習也總露出充滿幹勁的神情。
只要是練習地板滾球的時間,楊承閎的媽媽總是陪在他身邊。楊承閎與雙胞胎弟弟都是早產兒,楊承閎因為腦部發育不全導致腦性麻痺,楊媽媽為了照顧兄弟倆成為了一位全職的家庭主婦。楊媽媽說,楊承閎幾乎不曾跟他抱怨過什麼,因為他們母子時時刻刻在一起,從小到大都給他正面觀念,多鼓勵、稱讚他才造就楊承閎健康樂觀的心靈。而自從接觸地板滾球後,楊承閎不但找到興趣與成就感,身體的狀況也改善許多。由於腦性麻痺會造成肌肉張力變大導致四肢無法靈活地活動,楊承閎在訓練初期本來無法順利的擲球,後來經過復健加上地板滾球的練習,現在用來擲球的手變得更加靈活。楊媽媽強調,這樣的特殊孩子家長自己養育是最好,多嘗試不同的復健與治療方法,孩子是有機會進步的。
自我決策 面對挫折 訂定目標
透過地板滾球的訓練,腦性麻痺患者不但有運動的機會,還能藉此建立信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項專長。台北市啟智學校的職能治療師王晴瓏說,地板滾球是一個真正能讓腦性麻痺的孩子自我掌控的運動項目。如何擲球,瞄準哪個位置,何時擲出球等動作都由學生自己控制。練習地板滾球的過程讓腦性麻痺的孩子擁有自我決策的能力,校方也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從事這樣的運動,練習意願在學生身上。
腦性麻痺的孩子在專注力方面並不是那麼好,練習時不認真、不在乎的情形也很普遍。王晴瓏說,可以透過比賽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練習前要明確訂定目標,強調在比賽中拿到好成績的重要。因為比賽的過程與結果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信,同時也可以面對挫折。像林佳穎曾經比賽輸了放聲大哭,也曾經得到全國冠軍。王晴瓏表示,這樣的心情起伏沒有透過地板滾球是得不到的。王晴瓏鼓勵更多腦性麻痺的孩子加入地板滾球的行列,透過運動訓練學生控制肢體的穩定性、手眼的協調性與大腦專注力。這些都可能有效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加強大腦思考、辨識、團體合作等能力。作為一種運動,地板滾球讓腦性麻痺患者促進身體健康;作為一種興趣;地板滾球讓腦性麻痺孩子找到對生活的熱情;作為一種目標;地板滾球讓腦性麻痺孩子建立自信,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帶他們找到更多生命的價值。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滾球國手林佳穎 自信樂觀闖人生
腦麻患者玩地板滾球 玩出自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