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區區一公斤,一個嬰兒三分之ㄧ的重量,到底能改變什麼?旅行者如果在背包裡多放一公斤,真能影響社會?遍及中國各省,擁有二萬多名會員的公益旅遊組織「多背一公斤」,以簡單的口號推廣新的旅行態度,已幫助中國超過七百所鄉村小學;四川地震後,半年內協助完成五十所圖書室,間接影響人群超過百萬。
二○○四年,中國一群喜好背包旅行的年輕人,在自助旅遊過程中,無意間發現,風光明媚的景點附近,往往有著一些物質條件極為匱乏的小學;驚訝之餘,他們開始提倡在旅行中「多背一公斤」的物資,希望在旅行的同時,能夠隨手做公益。
隨著專屬網站建立,「多背一公斤」透過簡單的口號,讓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旅程變成公益之旅。中國每年有超過三億人次前往鄉村地區旅遊,「多背一公斤」相信,當中只要有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能多背一公斤,帶給鄉村孩子的物資和歡樂便無可限量。「多背一公斤」IT部門負責人蘇鋭說,「我們期待,每一趟旅程都能變成一次改變世界的行動,不要輕視自己小小的力量。」
總是穿著簡單POLO衫與牛仔褲的蘇銳,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工程碩士,二○○七以來,全職擔任「多背一公斤」的IT負責人。他進一步解釋「多背一公斤」的精神,即是傳遞、交流與分享。也就是出門時多背一公斤,為鄉村學校帶去需要的物資;在學校中與孩子們交流互動,傳播知識,分享快樂;歸來後在1KG.org網站分享資訊,方便更多人參與。
九月底台灣國際志工協會與新竹青草湖社區大學,邀請他們來台參與「多背一公斤,傳愛寶島行」活動。十三天環島的旅程中,儘管有颱風來搗亂,他們仍走訪四所偏遠地區小學、完成多場公益分享演說並直接深入八八風災地區。
談到走訪山區小學的心得,蘇銳感慨地說,台灣偏遠地區小學的物資比中國豐富太多了,但是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這些小學,都透露出同一種聲音:「物資上的貧乏是可以被克服的,真正缺乏的是和外界的交流,與認識世界的機會。」因此除了和孩子們遊戲,「多背一公斤」成員也和孩子描述中國的種種,並帶著孩子上網,讓他們在「多背一公斤」官方網站上留下自己學校的資訊。
在新竹市香山社區大學的安排下,他們也走訪竹市香山區原住民那魯灣部落,藉由參與豐年祭,進而瞭解都市原住民現況。回憶起和文山社大一同在景美溪上划獨木舟的體驗,「多背一公斤」成員小V(劉明敏)說,剛開始聽到要划「溪」,感覺是一片很美的景致,「應該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吧!」;然而,實際上文山社大設計的這趟獨木舟體驗,是以河川污染問題作為包裝,期待民眾從景美溪上游划到下游過程中,親身觀察河川、溪水被破壞的痕跡,「上游的清澈到下游完全變了樣,挺震懾的!」小V說。
藉由分享交流,致力於八八風災重建工作的高雄旗美社大,學習「多背一公斤」的精神,創想出「在地消費」、「在地發聲」與「在地紀錄」幾個口號。
旗美社大林吉洋說,鼓勵多背一公斤的在地特產,是以「在地消費」的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蕭條的產業生計;多背一台筆電,可以將個人的flickr、blog、facebook、twitter、plurk與在地組織發聲網路連結,讓外界持續關注災區重建議題為「在地發聲」;而多背一台相機,即是「在地紀錄」的精神,以求拍下災後社區的照片,協助災區團體紀錄重建過程。
延伸閱讀
多背一公斤官網
多背一公斤寶島行部落格
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