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姵葳報導】第八屆台北藝術節於九月二十九日隆重登場,這次的主題東方前衛,強調用東方美學塑造生活的風格基因,以前衛思維打造城市的競爭指標,為微涼秋意的台北街頭,添增了濃濃的藝術氣息。以融合了擊鼓、戲劇、武術、舞蹈與音樂為特色的《金剛心》,在優人神鼓肅穆的鼓聲中揭開序幕,大安森林公園座無虛席的音樂台前,正等待一場力與美的表演饗宴。
舞台亮起,一個個身穿簡單衣袍的男女舞者出現在觀眾眼前,沒有華麗的衣著,純淨是優劇團給人的第一印象。「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優人神鼓」就是在自己寧靜所擊出的鼓聲。一九八八年夏天,創辦人劉若瑀帶著跟隨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一整年在山林中所培養出的專業訓練特質,成立了位在台北木柵老泉山上的「優人神鼓」。
以最貼近大自然的山上劇場為基地,每天早上,優劇團的團員從山下的台北各地來到山上進行訓練和排練,以山為家,在遠離塵囂的山林中,每日清晨上山練拳打坐,午後跑山擊鼓。一九九三年,劉若瑀邀請有近二十年擊鼓經驗的黃誌群進行擊鼓的訓練與創作,從那時起,靜坐與隨後增加的中國武術,變成了優劇團訓練課程的重心──這種將「劇場」和「擊鼓」這兩項藝術結合在一起,並以靜坐作為表演質地的基礎也造就了「優人神鼓」獨特的表演風格。
「加入優人神鼓後,我對藝術的看法從個人的追求轉變成對生命的認識。」資深團員黃士芸(小琳)說。過去就讀傳播學系的小琳,因為學校的話劇社而有機會擔任優的義工,這也開始了她與優的成長學習之路。
「對生命的探索」是小琳加入優之後最大的改變,同時也是優劇團創作與生活的目標,小琳認為優人神鼓最主要的理念與精神就是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藝(藝術技能的學習)合一,並且由道帶領藝,讓藝術不再只是藝術,還包括對生命的懷疑與探索,進而藉由藝術這個管道找尋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以為優人神鼓與宗教有關,因為優劇團總是給人一股「禪」意,小琳笑著說,優人神鼓的精神是更寬廣、無我的境界,不僅限於某個宗教。加入優人神鼓的十二年來,小琳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會,到現在舞台上的專注神情,「學會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讓她克服了練習與修行的辛苦,讓她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沉靜力量。
「金剛心」是一部結合戲劇、擊鼓、武術、舞蹈與音樂的完全劇場作品。故事內容來自禪宗的四句偈語:「一棒如金剛王寶劍,一棒如撥草尋蛇,一棒如踞地獅子吼,一棒不作一棒用。」藉著一位勇士的修行之路,隱喻人在面對生命未知的恐懼時,如何去除煩惱,尋找智慧,找到定靜的力量。
在環繞的梵音與與藏傳佛教的舞台氛圍中,表演者在舞台上透過靈活的身體、分秒入譜的節奏,傳達給觀眾正向的能量。在表演形式上,「金剛心」將長棍擊鼓與神聖舞蹈融入,成為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優劇團提昇擊鼓藝術的新創舉。作品共分六個曲目:「夢的戰場」、「金剛王寶劍」、「撥草尋蛇」、「踞地獅子吼」、「持劍之心」、「金剛心」。
氣勢浩大的「持劍之心」中,五位男勇士手持智慧之劍(長棍),藉由身體的武術動作敲擊側鼓,此時鼓聲、身體律動與梵唱都在節奏中;而長棍擊鼓則有「棒喝人心」之用。最後,五位勇士拜倒於地,象徵臣服於天地萬物才是勇士。終曲「金剛心」以神聖舞蹈作結,表演者們在精準的節奏、方向、姿勢中,身體了了分明、內心如如不動,終於走向真正的定靜之路,找到生命中的「金剛心」。
「優人神鼓在表演時的專注,以及表演中所傳達的力與美,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彭淑宜阿嬤說道。看了很多年優劇團表演,身為忠實觀眾的彭淑宜阿嬤覺得每位優劇團的團員都很認真,無論是台下幾年的修練,或台上幾分鐘的表演,他們不只是用身體去跳、去打鼓,他們是用生命在表演,用表演呈現生命。
台藝大視傳系的學生林容伊也因為台北藝術節慕名而來,「第一次看優人神鼓的表演,在簡單的肢體表現中,他們的表演沒有抽象複雜的內容,卻有感動人心的力量。」現場觀眾涵括男女老幼,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國人,還有一群來自中國少林寺的小和尚前來朝聖,特地到場觀摩見習,優人神鼓的魅力不限國界。
除了修行與表演之外,優人神鼓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訓練方式─「雲腳」,以「早上走路、晚上打鼓」雲腳了西部二十五個鄉鎮、東部九大原住民部落,除了全台灣走透透之外,足跡還遍及巴黎和西藏。小琳說,「王老師希望我們見識更多的文化,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不急不徐才能真正有所感受。」藉由雲腳,優人神鼓真正落實了「將藝術融入生活,也讓生活進入其藝術」,優人的道路,今後也將邁向更長遠的未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