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蓉報導】清華大學自然保育社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由一群剛接觸賞鳥的化學系學生,在參加台大與宜蘭中學校友會合辦的蘭陽溪賞鳥之後所成立。定期的社課、走校園、保育周活動及帶營隊,目的是要實踐「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社團宗旨。
對校園生態做持續性的觀察紀錄,校園內的鳥類、植物及兩生類都是調查研究的對象。每次的戶外社課,所有的紀錄和照片,都會找資料佐證,彙整成的檔案,作為長期生態消長的參考。新竹縣市近郊的自然野地,有幾個被保育社列為最佳戶外教室的地點。沿著海邊走,可以到港南賞水鳥、紅毛港看鹽定植物,再去香山濕地觀察螃蟹;賞鳥、賞蝶和觀察昆蟲百態是少不了的行程,晚上可以欣賞新竹享有盛譽的螢火蟲。
自二○○四年開辦的小飛鼠自然冬令營,年年報名的人數都爆滿,學員對象主要是新竹縣市國小的小朋友,「小孩子,你不可能乖乖的坐著講課給他聽啦!」保育社社長鄭茵蓮說,課程和活動安排要以花樣化的方式介紹自然生物生態,有影片、講解課程、植物解說、港南生態之旅;融合環保概念的闖關遊戲、自然素材模型製作、再生紙製作等,「可以增廣見聞也讓社員間增加良好的互動,這些都不是課本可以教給我們的知識。」
「保育週」在為期一個禮拜的時間之內,舉辦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希望藉此機會對清大同學,以及來清大遊玩的民眾,推廣並宣達與保育議題有關的概念或資訊。讓大家瞭解,人類與自然生態間的依存關係。今年五月的保育周,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李偉文演講「看顧牙齒,推廣公視,築夢人生,荒野守護神」。
在人文社會學院後方有一條「蝴蝶步道」,由人社院籌措經費、保育社指導老師林南忠、生態與人生修課學生以及保育社社員共同維護的生態步道。「我們就幫忙澆水阿、種水生植物、清除福壽螺等」鄭茵蓮說,早在二○○四年時,保育社就以「那一年,我與蝶相遇:從清華人社院後綠地生態到蝴蝶保育」為題,籌畫了保育週。活動的績效,如播放社員親自拍攝的人社生態紀錄短片;邀請自然生態工作者進行演講座談會;安排了兩場實地自然觀察活動,以引起大家的興趣。
今年年初由保育社編輯出版一本介紹清大自然生態的書《水清木華》,「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雖然過程艱辛,但是很高興能有這麼棒的書能夠呈現給全校所有師生」鄭茵蓮說,從文字編輯、照相、圖片挑選、版面設計編排等都是由社員們合作的成果。透過社團的力量將生態保育的觀念推廣及傳達出去,「幫忙學校宣傳自備餐具用餐活動、號召全校師生一起到金城湖淨灘」
「加入自然保育社後,會不自覺的希望把保育的觀念推廣給很多人,也會時時注意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關心自己身處的環境,關心這片土地上所有自然的生態。」鄭茵蓮開心的說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