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水族清道夫琵琶鼠 河川生態屠夫

【生命力記者廖育寬報導】「這種魚現在在淡水河底已經排滿滿了吧!」地中海水族業者郭俊彥指著撈網中一隻不到三公分的琵琶鼠魚說:「小小隻看起來很可愛,但長到四五十公分大你還喜歡嗎?」俗稱「垃圾魚」的琵琶鼠魚,長大後被民眾任意棄養、野放溪流湖泊,已嚴重影響台灣溪流生態。

海洋大學外來種研究者何春義表示,十多年前,隨著飼養熱帶魚的風潮,琵琶鼠魚自南美洲大量引進,標榜有清除水族箱內碎屑殘渣的功能,但近年來卻入侵河川湖泊。何春義說:「由於琵琶鼠魚生長速度驚人,一年可以成長二十至三十公分,且長大後外型不討喜,因此遭到民眾惡意丟棄。」

「本土蝦蟹、魚卵和水草都是琵琶鼠魚的主要食物。」何春義說,由於琵琶鼠魚是底棲型魚類,如果牠的族群持續擴增,可能會消耗水中大部分的初級生產者〈藻類及底層有機物〉,不但對本土魚、蝦之食源造成威脅,也對溪流原有的食物鏈生態掀起巨大變化。

何春義說:「琵琶鼠魚有強韌的骨板,魚鰭好似刀鋒,我自己都被牠刺流血過。」他表示,當琵琶鼠魚遇到威脅時,會把胸鰭及背鰭都撐開,嚇退掠食者,而強壯的胸鰭和能呼吸的胃,更幫助牠在河川枯水期時移動棲息地,因此台灣各地河川皆可發現牠入侵的蹤跡。何春義強調:「目前尚未發現琵琶鼠魚的天敵,民眾最好不要飼養,更不要野放。」

那不要的琵琶鼠魚該怎麼辦呢?郭俊彥說:「不要的琵琶鼠魚可以送去水族館,大部分都有在幫忙處裡回收。」郭俊彥表示,回收的琵琶鼠魚會集中做成鳥飼料,或是做研究用途。而民眾若想要購買底棲型魚種,作清理魚缸之用,郭俊彥建議購買同等價格,且最大不超過五公分的黃金鼠魚作為替代,才比較不會任意棄養、放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