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君/生命力報導】
走進台北市木柵的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剛踏入教學大樓的第一步,咖啡和烘烤麵粉食品的味道迎面撲鼻。循著香味,左轉到底的空間,便是「角落咖啡」調製咖啡和烘焙餐點的地方。二○○四年三月十七日,是角落咖啡在公訓中心成立的一週年,為了給予這些「身心挑戰者」鼓勵,當天在現場還請了角落劇團的團員前來,表演一齣稱作「音樂盒」的歌舞劇,其中也有角落咖啡的員工親自參與演出。(見圖)
對於身心障礙者,角落關懷協會有一個很特別的稱謂,連美滿說:「在協會裡,我們通常都稱身心障礙者為『身心挑戰者』。我們希望他們在協會和咖啡店的訓練下,可以挑戰自己的潛能,發揮個人的天份。」
公訓中心裡的角落咖啡店目前成立一週年,是一個結合人文與藝術的休憩空間,藉由公訓中心招標商店,角落咖啡才得進駐為民眾服務,替這些身心挑戰者開啟另一個就業的銜接場所。角落咖啡店目前有七個員工,全部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為了鼓勵這些員工,角落劇團特別準備了一齣名叫「音樂盒」的表演,藉由音樂盒比喻成「一個內在聲音搜尋的網站,可以在此尋覓到任何可能」,來慶祝公訓中心的角落咖啡商店成立一週年的成果。
角落關懷協會的秘書吳惠玉說,她三年前畢業於東吳經濟系,她因為對咖啡有興趣,所以到承德路上的「角落咖啡店」打工,才開始接觸這些身心挑戰者。「很多煮咖啡的技巧和方法都是他們教我的,所以,我比一般人更能相信他們對工作的能力,因為他們都能做的比我好。」吳惠玉表示,許多人會將身心障礙者加上一個能力的框架,就例如說,如果服務生的工作能力不是很好,但是當客人知道他們是身心障礙者,很可能就因此覺得是可以原諒的。「協會不希望他們的能力會因為任何的刻板概念而受到限制。」吳惠玉說,在咖啡店裡,協會不會預設身心挑戰者的能力,而侷限或擔心他們做事的程度,反而希望透過他們嚐試做更多事情,來了解他們的難處和優點。
吳惠玉說,角落咖啡的發薪水的方式,是依照「個人的工作考績」來給薪,工作的內容包含倒水、煮咖啡、打奶泡,甚至到清潔工作等,學的東西越多或是表現得越好,協會就評估個人能力來給薪。吳惠玉表示,各種工作協會都引導員工去嚐試:「我們希望給身心挑戰者的,是全方位的學習,角落咖啡不只是一個營業場所,更是以後他們去其他機構工作的適應銜接站。」她說。
角落咖啡的員工許雅筑,患有中度智能障礙的她,在協會的引導下,練習交通的自理能力,她每日必須從深坑搭公車轉捷運才能到上班地點,現在在咖啡店負責打奶泡的工作。吳惠玉說,剛開始接觸許雅筑,她是一個自信心比較不足、不愛說話的女生,但是從進入角落關懷協會到開始咖啡商店的工作,兩年來,許雅筑從不太愛講話到現在偶爾會打電話給朋友聊天,也開始便得和家人有更多互動。「這就是角落想達成的目標,如果有更好的工作,協會也會盡可能把員工推薦出去,讓他們獨立。」吳惠玉說。
公訓中心的角落咖啡店一週年慶,咖啡店裡特別準備了角落劇團歷年來的表演紀錄片,讓大家喝咖啡時也能看表演。放映時間,從在三月十五日到三月十九日的中午十二點半開始,如果您有空來到角落咖啡商店的廳裡,不妨也來看看角落劇團成員演出的成果,品嘗那些身心挑戰者親手製作的烘焙產品喔!
延伸閱讀:
角落咖啡劇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