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鄭綏霓報導】在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山打根市,痲瘋病救濟協會創辦人古惠敏說:「我們協會服務的志工沒有種族界線,除了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的參與與配合之外,還有原住民如卡達山人、杜順人、毛律人等一起努力造福各族,主要是照顧距離市區偏遠鄉村的土著病患和家人,希望不分彼此地共同建設一個愛心社會和國家。」
藉著政府衛生部工作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古惠敏在二○○一年創辦了痲瘋病協會(山打根分會),目的使當地病患接受治療及失去工作能力的時候,給予他們與家人在福利上的幫助,如補助生活費等。除了照顧城市中的病患,痲瘋病協會的服務對象較集中於偏僻鄉村的居民,因為他們的生活與教育水平比較低、衛生知識貧乏,比起城市的居民,他們更需要各方面的援助。
他表示:「在沙巴一些偏僻的鄉村,痲瘋病沒有受到良好控制,近幾年來有增加的現象。我們下鄉服務除了給予病患治療,而更重要的是致力宣導有關知識、如何預防等,讓原住民對痲瘋病有更深的認識並鼓勵他們趁早求診。」
他說:「首先,我們寫信到政府的衛生部向他們請求醫務人員與藥物的支援,然後向外界徵求志工。醫務人員和不同種族的志工在鄉村裡進行義診、舉辦講座與展覽會、把各界人士、商家捐送的飲食物、日用品、藥物等派發給當地的居民。當地居民,甚至村長會熱烈迎接他們的到來。到了晚上,大家會一起唱歌、跳舞、享用他們的家鄉菜餚。」
「目前,痲瘋病協會已涉足數十個甘榜(馬來詞譯音,指內陸地區的鄉村)來推動醫藥福利計畫。這包括都魯必的巴拉洛、根地咬的沙布律、那篤區的擔必山、擔孟炎、甘榜英那拉等。由於要到偏僻鄉村,至少在距離市區兩三百公里之外,路途遙遠且危險,不適合一般車輛通行,幸好有一群熱心的越野車隊隊員,提供四輪驅動車、翻山越嶺地載送我們進入那些鮮少人知的內陸地區。」古惠敏這麼說。
其中一名志工陳麗珍說:「我曾經到甘榜英那拉服務。當地居住了約五百餘名居民,有二百餘間簡陋的木屋,而且清一色是毛律族群(沙巴原住民的其中一族),其中只有五十名左右、年紀在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上學。在生活上不論基本設施或教育及醫藥設備非常缺乏。雖然我們只在那裡服務了兩天一夜,但可以協助居民解決了不少物質上的需求、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我覺得此行再辛苦也值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