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陳家豪報導】你知道三角湧是哪裡嗎?為什麼鶯歌以前叫做鶯歌石?這些在台灣大百科裡都有答案。台灣大百科是行政院文建會主導的編撰計畫,在這個用網路來互動的百科全書中,你不只可以查詢,同時還能參與編寫。利用全民參與的方式,將可廣納民間智慧,記錄、分享所有關於台灣的人、事、時、地、物。
台灣大百科讓台灣人民利用身分證字號註冊帳號,然後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詞條加以撰寫,經由專家學者審查之後,通過即可放到網站上,同時也會發放稿費。民眾使用時,則可直接上網查詢。若是詞條內容有多種解釋,除了審查後選擇的優先解釋外,下面也會提供其他資訊。
負責台灣大百科計畫的專員蕭淑貞說,以往的百科全書往往是國外或者是引用國外,而缺少我們自己的知識主體。她說:「希望藉由全民的參與,能建立起台灣民眾的主體性、自信心以及知識主體。」
為何使用線上互動來當作撰寫平台?蕭淑貞表示,他們參考過類似的網路百科Wikipedia,透過網路的方式,知識的累積會比以往的方式快上許多。透過網路也可連結多元媒介像是圖片、影像、聲音等等。而更可利用這樣的介面,活化相關的資料庫,提高資料庫的使用,縮小城鄉資訊差異。
Wikipedia是一個讓網友自由撰寫、可自由新增詞條、備註的網路百科全書,台灣大百科為什麼要用身分證字號註冊、詞條解釋或新增還得由專家審核?蕭淑貞說,這百科全書的訴求對象為台灣人民,因此用身分證字號作為辨識;而詞條解釋與新增則是透過篩選,選出最好的解釋也可避免相似的內容。
網路上有批評台灣大百科並不自由,例如一人只能撰寫二十條詞條,或在地生活、關心台灣文化的外籍人士無法參與。蕭淑貞說,這些原則是彈性的。若是有超過二十則而且通過審查素質較好的人,也可再彈性放寬;而外籍人士沒有身分證字號,非我國國民,但若其永久居留證為單一號碼,可供辨別,這方面他們也是會考慮開放。
目前台灣大百科網站上線約一年,約有四百多條詞條被撰寫。蕭淑貞表示,未來將會全台分北、中、南、東四區來開說明會,同時連結地方文史工作者來協助推廣。台灣大百科在未來將作為中小學的輔助教材,而當百科裡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也有可能發行文本。
延伸閱讀:
台灣大百科
Wikipedia中文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