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8日 星期三

海線新空間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

【生命力記者石震達報導】台中縣地形狹長,橫跨海線的清水、沙鹿、大甲等地與山線的太平、新社、和平,相隔距離遙遠,卻只有在較靠近山線地區的豐原設立縣立文化中心。但是現在海線的居民在藝術文化接收上已經有另外的新選擇-台中港區藝術中心。

台中縣政府為了使藝文資源能夠在台中縣全面推廣,打算在海線地區建造一個與文化中心功能相當的地方以供大眾使用。於是在一九九三年起建造台中港區藝術中心,歷經約七年完工。整體建築風格以閩南樣式為主,像是甕牆、曲橋等過去文人雅士的愛好物。港區藝術中心依功能分布大致分為幾個部分:演藝廳、展覽廳、演講會議廳、戶外劇場休閒區、研習教室區與行政區。

其中的展覽廳分為A、B、C三部分,A展覽廳最大,約五百六十九坪,裡面辦過的大型展覽像是拿破崙大展、中華恐龍大展、慕夏新藝術大展等等;B展覽廳較小一點,約兩百二十七坪,現正展出「雞年雞畫」,今年適逢「乙酉」雞年,港區藝術中心邀請張炳南、吳秋波、張耀熙、劉國東、林清波、張子邦、陳銀輝、陳明善、王守英、陳石連等各名家畫雞。

從本次展覽作品中,大家可看到雞在各畫家的筆觸下表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有的雞昂首挺立、怒髮衝冠;有的雖只有寥寥數筆,卻意得神足。C展覽廳最小,約八十五坪大,適合展出雕塑、攝影、繪畫等個展,現正展出趙二呆逝世十週年的作品紀念展,展覽內容主要呈現趙二呆的創作與生活歷程記錄,從中可了解他是一位具有文人氣質與性格的生活實踐家。

除了展覽廳之外,整個展覽區的空間都隨時可以靈活運用,突破一般傳統博物館的單一功能,達到展演、教育、休閒的目的,與一般民眾作互動性的教學,這就是港區藝術中心所推廣的「搜尋新閱聽主義」。例如之前的春節版畫,原屬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擁有百年歷史。

原先的展覽方式就是把作品掛在牆上讓民眾觀賞,雖然藝術品的價值甚高,但是在這過程中並沒有與人的互動。但是在港區藝術中心展覽的時候,工作人員設計放置了一些網版,讓民眾可以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版畫的製作過程,花一點工本費就可以把自製的春聯帶回家,而非像過去只是看畫以及旁邊的解說而已了。

現在在展覽大廳及其東西側,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推展「故宮文物數位學習」之成果,與港區藝術中心共同辦理「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宋徽宗的御花園」展示與推廣活動,結合傳統藝術之美與現代科技之先進,您可以發現畫裡的蝴蝶正拍動翅膀飛舞,來回穿梭在畫裡。古今激盪出來的火花一定要親臨現場才能體會箇中巧妙,而且這可是離開台北故宮的第一站﹗從清水當地來的廖奶奶就說:「唉唷﹗怎麼一進來就看到以前古時候的畫裡面的蝴蝶在飛﹗翅膀上下動來動去,剛看到我還嚇了一跳耶﹗」

港區藝術中心並不只是一個藝術文化的散播地,它同時也是一個台中海線地區居民平時休閒的好去處。港區藝術中心也積極與附近的社區合作互動,像是他們引以為豪的演藝廳,就常外借給附近的學校作為音樂、舞蹈等藝文表演場地;離港區藝術中心不遠的弘光科技大學每年新生訓練也以此地為他們的第一選擇,將地方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達到對自己所在之處的認知。港區藝術中心主任洪明正說:「大家在看待港區藝術中心時必須跳脫一般文化中心的思維來看待它。

舉例來說,很多民眾來港區藝術中心是為了休閒散心,可能來欣賞這裡的曲橋,池塘裡新種值的荷花,或是來喝杯咖啡。那來到這裡也有可能就順便去看看裡面的展覽,運用這種方式達到文化融入一般民眾生活的目的。」主任洪明正也認為,藝術的生活化應該要落實在每個人身上,藝術並不是單獨屬於高階層社會的,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的。現在的港區藝術中心已經成為中部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是一個提供藝術欣賞、人文景觀、文化休閒的好地方。

洪明正主任談到港區藝術中心的未來動向,他表示未來還沒有很明確的大型計畫,但是持續與當地海線居民生活圈的社區互動 是他所認為要繼續推動的,畢竟台中海線能有這樣一個多功能的休閒文化藝術中心,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