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瑋報導】位於北埔竹東地區的「松興戲劇團」,成立於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六十七年次的團主林興松,是目前各客家戲班中,年紀最輕的的團長,也繼承了北埔地區「客家戲劇」傳承的重任。
林興松小時候,就常常到戲棚下看戲,也因此對「客家戲曲」有了深厚的興趣;高中到華岡藝校主修國劇身段,高二開始接觸傳統戲曲,先後待過「一心」、「陳美雲」、「勝珠」、以及「楊梅新永光」歌仔戲班。在「楊梅新永光」中,林興松學習到很多演出技巧,家人以及劇團夥伴也大力鼓吹他自立門戶,所以林興松便成立了「松興戲劇團」。
「松興戲劇團」目前在全省的廟宇前搭戲台,做巡迴的演出。演出分為兩部分,除了演出正統的亂彈或是西皮,還有像「採茶郎」這種關於客家傳統生活方式的戲曲,另外一部分,就是比較受歡迎,經過後人改編過的戲曲「胡撇仔」;林興松說:「我們會在『胡撇仔』裡面,依照劇情,加上一些台語的流行歌曲,讓我們的戲曲表演更生動。」;若是在閩南人比較多的地區,如苗栗後龍地區,「松興戲劇團」就會將原本是客語的台詞改為閩南語演出,「但是,這樣我們客家人演起來,感覺還挺不『輪轉』的。」林興松笑著說。
另外,在每年的農曆大月(一、二、七、八、九、十、十一月),「松興戲劇團」也會隨農曆節日表演應景節目,如在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演出,農曆九月、十月慶祝豐收的「收冬戲」,另外也會表演一些關於媽祖和客家主要信仰之土地公的戲曲。
「目前關於推廣客家戲曲,最大的困難就是經費和人才的問題。」林興松說,政府對客家戲曲的補助費用,其實並不太夠用,雖然目前多了個「客家電視台」,有更多的表演空間,但是對於經營客家劇團,幫助還是有限;在廟宇的演出部份,很多時候,碰到比較不重視這種「廟口戲曲」演出的廟宇,認為只要有個團在那邊敲敲打打,吵熱氣氛就可以,對於酬勞也是能省則省,這樣對於比較注重演出品質的「松興戲劇團」來說,在爭取演出的方面,就比較居於弱勢。
而人才部分,林興松說,在團裡,身為團長的他,反而是整團裡面最年輕的,林興松說:「因為有心經營這種客家戲曲的人,通常都是那種已經四、五十歲的人,所以傳承方面,就有很大的斷層。」這方面,林興松也是相當憂心,並且希望自己能夠繼續推廣「客家傳統戲曲」下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