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5日 星期三

健全服務理念 大學社團各自突圍

【記者劉怡君/生命力報導】

目前各個大學服務性社團林立,每個社團的服務對象雖然不盡相同,但也存在著相通的困境。淡大基服社長陳雅婷直接點出服務性社團共通的問題:「服務性社團的成型不但需要一定的人力,現代的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個性,也是關鍵。」為了永續服務的理念,各個社團在處理問題方式上,也因背景不同而有特殊因應方式。

「大一進入社團時,學長姐固定的幹部班底只有三個人。」高雄縣義守大學慈愛社顧問洪育政表示,目前社團最大的困境就是幹部太少,以及定位不夠明確。「應該說是真正願意固定做事的人比較少,但是社員認識的學弟妹,願意「點綴性」來幫忙的人還不少。」洪育政說,大家因為打工或其他私人因素,沒有辦法犧牲太多時間在社團,這是可以理解的。
洪育政表示,五年前社團曾向教育部申請,承接中輟生的輔導計畫,但是審核沒有通過,所以選擇課輔為服務項目,以致與同校藍天社的服務性質相近。「我想慈愛社現在很需要找到獨樹一格的特色來吸引學弟妹加入。」洪育政說。服務性社團的特色就是必須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神,洪育政表示,新進的學弟妹,也有部分因為抗壓性不高,覺得社團服務太辛苦而萌生退意。「希望退休之後,能夠加強傳承學弟妹面對事情的態度。」洪育政表示,光是對於「把事情做好」的標準,上下年級就會有想法上的衝突,所以社內意見的協調,或許也正是社員需要學習的地方。

「我接社長的時候,社團學長姐交接給我的社費只有六百元,社團成員包括我只有三個人。」海洋大學崇德合唱團社長陳右任回想起決定要扛起社團的情況。崇德社創於一九七七年,算是海大裡老字號的社團,但是之前卻因社團的性質一度面臨倒社的局面,「可能是社團名稱具爭議性,再加上海大社團的風氣不盛才會有缺人的困境。」陳右任表示,在以前崇德合唱團是以唱歌和表演的方式服務小朋友,但是由於組成合唱團,需要一定數量的成員和長期向心力的培養,在缺乏人力條件之下,社團漸漸無法具備合唱團性質,但卻仍掛著合唱團的名,定位不清楚。

「雖然因制度問題改成康樂型社團,但是社團本身仍持續保有服務性質。」陳右任表示,從前合唱團服務的型態已淡化,現在社團是以樂團表演方式,在學校及各國中辦小型演場會。「從瀕臨倒社到現在,一切像從零開始,制度都必須重新規劃。」陳右任表示,決定扛下社團責任的那一刻,他就希望能向制度比較好的社團借鏡,將崇德社經營的更好,也積極地與師大及逢甲的崇德社接觸,學習其他社團的制度。

淡江基服社長陳雅婷表示,現在服務性社團最缺乏的就是人,社團的成型不但需要一定的人力,現代的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個性,也是關鍵。她表示,從前學長姐對於活動驗收中的表現要求很高,對於表演中人員的笑容、舞蹈的秩序、標準度和整齊度等都十分講究,「我想我們會慢慢修改,讓訓練比較不嚴格。這樣無非是希望大家可以對服務性社團多一點了解和付出,這是需要有心和熱情的人一同參與的。」陳雅婷說。

「大家聽到童軍,就覺得這是個累人的社團,參加的意願比較低。」台南師範學院童軍社前副社長的劉錦潔說,除了各種社團蓬勃發展,讓招生名額減少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多數的人會因童軍給人「勞累、規矩多」的刻板印象,而拒於千里之外。 

「現在招生部分地運用「人情」會比較有效。」劉錦潔說,社內的招生,大多是社團的學長姐介紹自己的學弟妹,比較具吸引力。「現在的童軍社早就不比以前嚴格了,有「童軍康輔化」的傾向。」劉錦潔笑著說,其實在社團活動性質改變與不變之間存在著矛盾,童軍康輔化一方面是擺脫童軍嚴格、規矩和嚴肅的一面,比較容易招生,但也表示著社團正喪失著童軍某些部分的精神,比如說勇敢、堅強等宗旨。

服務性社團在大學社團中,佔有十分重的比例,是實踐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服務性社團需要長時間的配合,以及比較辛苦的服務奉獻,以致各個社團出現大小不一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各個社團目前仍是自力救濟,朝著加強特色的方向邁進。並輔以改變服務對象、社團性質等方法來因應。不過社團參與最需要的,還是大學生的熱情動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