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令婕 李榮晉/台東採訪報導】「對不起!我第一次表演真的很緊張!請再給我一次機會!」站在舞台上的表演者對著台下大喊,這是正式的表演,但觀眾依舊再給予一次熱烈的掌聲。這裡是位於台東市的鐵花村音樂聚落,是許多音樂表演者夢想發跡的殿堂。許多音樂人紮根於此,希望能保存這些非主流音樂的記憶。
鐵花村是由一群音樂人,付出很多心力所打造而成的,像是每星期從台北通車到台東的音樂總監鄭捷仁、行政經理豐政發放棄台北劇場工作,回到台東經營鐵花村、又或者是身兼報社記者卻又每個星期到鐵花村當志工的大大。大大說:「有一群人願意傻傻的放棄其他東西,只為了有那股『把這裡做好』的心願。」在這裡他們有著對表演品質的執著,更希望每個來的人都能滿載而歸,都放鬆的做自己。
鐵花村過去是日據時代的舊宿舍,二O一O年,交通部觀光局和台灣好基金會推行國際光點計畫,要在台灣各縣市推動景點吸引國外觀光客,同時希望在東部推動台東光點,鐵花村就誕生了,成為一個給非主流音樂的表演平台。鐵花村目前由行政經理豐政發負責村裡的行政事務,節目的內容則由音樂總監鄭捷仁每周到台東篩選和規劃,通常會刻意保留給非主流音樂的名額。豐政發說:「成立鐵花村的初衷是希望能保護和培育非主流音樂,保留青年們對音樂熱情的初衷,而不變質。」
為了保存所有的多元文化,豐政發以原住民文化為例,他說,原住民要的是尋根及保留,很多原住民小孩可能都會哼哼唱唱自己的歌,卻不懂歌詞中真正的涵義,時間是會傷害文化的,鐵花村要使大家共同記錄自身的文化,他們有必須將文化留下來的責任。
從一開始由歌手巴奈‧庫穗等歌手表演,到現在報名的人數大增,鐵花村一年有三百多場樂團表演,最特別的是每周三晚上的創作聚家單元。當晚,熱愛音樂的民眾可以自由上台表演彈奏唱,除了音樂外還接受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如有醫生脫下醫師袍表演魔術還有偶然來親戚家住的民眾知道這樣的單元也前來參加。豐政發說:「每周的這一天,鐵花村只要接受未知給鐵花村的驚喜。」
周三這一天,看著舞台上的表演者,總幹事大大笑了笑說:「看!他唱的其實不好,彈的音也不準也嚇得要死,但能面對挑戰,一次次的成長,真的很棒!」他說,很多樂團,如:MATZKA,也是來自於這個舞台,如今就算成名了,也不會忘了自己還是屬於這塊土地,一樣會回來表演,如同家人一樣。
豐政發說:「雖然台東有六大族原住民,大多數表演者也是原住民,鐵花村沒有原住民圖騰的布置,就是不想被定型只有原住民文化。」他們也想給台語、客語,甚至新住民一個多元舞台。昏暗的燈光下,台上的表演者陶醉的演奏著,而鐵花村裡的每個人靜靜耕耘,讓文化隨著音樂種到觀眾們的記憶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