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淬平報導】在阿美族的字義中,「ina」代表媽媽,象徵著太陽般發光發熱,擁有孕育世界生命根源的力量。「一見ina就笑」-女性紀錄片影展,已於五月份在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展開,第一場座談會中放映了「pangcah 媽媽/ 築屋的女人」與「彩虹的故事」兩部紀錄片。主持人阿洛.查勞以「大武山美麗的媽媽」一曲揭開序幕,大家伴隨著歌聲,一同分享著原住民女性故事的心靈饗宴。
台灣的建築工地很少有女性在工作,然而卻有不少阿美族「板模公主」。導演馬躍‧比吼的「pangcah 媽媽/ 築屋的女人」,藉由拍攝自己的表姊米江,如何連一塊板模都抬不動的情況下,為了家庭努力付出,如今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板模師傅。馬躍表示,在他記憶裡的一次家族慶生會上,米江接下第一塊蛋糕,立刻二話不說遞給壽星的媽媽,原住民女性地位的崇高與偉大,不言而喻。
導演比令‧亞布的「彩虹的故事」,透過泰雅族Yaki(祖母)們臉上的紋面,述說著一個傳說:「彩虹是族人通往祖靈地的唯一橋樑,因為祖先們會在彩虹上把關,沒有紋面的人,是永遠見不到族人及祖靈的……。」然而從Yaki的口中得知,紋面的過程非常艱辛,她們忍受著一針一針刺進皮膚的痛楚,最後再以布包裹起腫大的臉部,整整八天的時間必須生活在黑暗之中。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巴奈•母路強調,「只有讓媽媽笑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在原住民的家庭裡,女性不但要出外工作,負擔家計,還需洗衣燒飯,擔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在過去,生長在都市中的原住民女性,為了提升地位,選擇與漢人丈夫同姓,卻遺忘了自己的根扎在何處。因此欣賞完影片後,不少原住民小孩哭紅了眼,阿洛.查勞指出,隨著文化的衝擊與磨合,能用母語和長者交談的原住民小孩已越來越少,傳承原住民血脈的臍帶因而中斷。
如今在高喊族群融合的同時,原住民面臨的問題竟是「我是誰?」「為什麼我的口音和長相與別人不同?」「為什麼沒有人願意了解我?」一次又一次的問號,如同一把利刃,刺傷了他們的心。比令認為,雖然紀錄片無法偉大到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但至少給人重新檢討問題,省視自我的機會。也因為這份強烈的使命感,使紀錄片的工作者,不畏辛勞,懷著一顆真誠的心,用鏡頭幫助原住民重回祖林國度的懷抱。
0 意見:
張貼留言